寻医问药
阴囊潮湿,有气味,有臭气,是火热、湿热之邪浸入肝胆,导致肝胆经脉循行之处出现病症。主要是肝经湿热下注
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如脓,质粘稠或呈泡沫状,有臭气,伴阴部痒痛,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肝胆实火上炎症状表现有: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等,其症状特点一是多表现在肝胆经脉之处,胁肋、耳、目及头顶等,二是反映出火性上炎的特性,症状表现多在胸以上。
肝经湿热下注症状表现有:小便淋浊、阴痒阴肿、妇女带下等,其症状特点一是反映出湿浊之邪重浊下趋之势,二是症状表现在下焦及阴部,肝胆经脉环绕阴器,说明其症状仍在肝胆经脉循经之处。对于肝胆实证,治宜清肝泻火、利湿。当首选方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的组成龙胆草9 克,黄芬、桅子、泽泻、木通、柴胡、生地各6 克,车前子3 克,当归、甘草各1 . 5 克。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炎,症见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等。或肝经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妇女带下,小便短赤淋浊,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龙胆泻肝汤的方义由于肝脉循胁肋上额入头,并环绕阴器,胆脉起于目绕耳前后。故肝胆实火上炎则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等。肝经湿热下注则淋浊阴肿等。治疗当清热泻火利湿。方中龙胆草苦寒之品,泻肝胆实火,利肝经湿热,为君药。黄琴、桅子苦寒泻热以助君药泻热之功,泽泻、车前子、木通清热利湿,以增强君药利湿热之力,共为臣药。火热、湿热之邪病在肝胆,影响肝胆正常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又火热邪气易伤阴血,故方中用当归、生地养血益阴,柴胡疏肝解郁清热,三药合用有恢复肝疏泄、藏血之功能,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使之泻中有补,清中有养,共奏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实为治疗肝胆实火上炎及肝经湿热下注的良方。
建议可以先吃些薏米赤小豆粥做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