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盐结晶怎么能溶解?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痛风的发病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痛风石的沉积部位痛风石,说白了,其实就是尿酸盐结晶,常沉积于关节软骨、滑囊、耳轮、腱鞘、关节周围组织、皮下组织和肾脏间质等处,引起相应的症状。
痛风石逐渐增大,可使得关节或骨骼变形,甚至最终导致畸形,若发生于肾脏还会引起肾结石甚至肾衰竭,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痛风发生的风险几率痛风的发生是基于高尿酸水平的,当然很多人可能也有了解,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患者都会发展为痛风,不过理所当然地,尿酸水平越高,痛风的几率越大。
研究表明:如果血尿酸超过540,那么就有5%的几率形成尿酸盐结晶;而如果长期的处于540这个值超过5年的时间,尿酸盐结晶的几率将会高达20%;若血尿酸长期高于六百,将有30.5%的机会发展为痛风。
因此,还未发展为痛风的高尿酸人群,一定要控制尿酸水平,避免,形成痛风石。
如何发现少量的尿酸盐结晶?实际生活中,有时候尿酸盐结晶已经形成了,但因为量少,因此没有兴风作浪,也没有带来显著的症状,患者无知无觉,很可能仍然继续着不良的生活方式,但未来很可能在某次意外比如受伤、受凉或者是暴饮暴食后,引发局部炎症,导致痛风发作。
高尿酸患者怎么发现细小的尿酸盐结晶呢?
1、肌骨超声检查
可以通过肌骨超声检查来判断。肌骨超声是近年来新兴的超声检查技术,原理是应用高频超声来诊断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可清晰显示肌肉、肌腱、韧带、周围神经等浅表软组织结构及其发生的病变,如炎症、肿瘤、损伤、畸形引起的结构异常,当然也包括尿酸盐结晶的检查。高频超声对软组织病变的显示能力,可与MRI相媲美,因此能够精细分辨肌肉、浅表神经等部位的解剖结构,精度和准度都是很高的,没有辐射,患者无痛苦,费用也较为低廉,不会特别大地增加患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2、双能CT
双能CT系统可以利用两种不同能量的X射线对物体进行成像,能够精确得到物体的构成比例。双能CT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特殊人群例如备孕、孕妇等不适用,费用相对要高一些。
怎么溶解痛风石?尿酸是一种微溶性的物质,它在血液中的饱和溶解度是384μmol/L,当我们血液中的尿酸盐浓度水平超出这个值时,就会有过饱和的尿酸盐结晶从血液中析出。因此,防止尿酸盐结晶析出,以及促进尿酸盐结晶复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尿酸水平。一般建议将尿酸盐水平平稳控制在360以下,如果痛风已经反复发作,并有痛风石形成,那么建议把血尿酸控制在300以下,这样可使得已经形成的尿酸盐结晶得到有效的复溶。此外,还可以进行局部热敷,通过提高局部温度而增加尿酸盐的溶解度。
可以明确的是,尿酸盐结晶是可以复溶的,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需要患者长期坚持用药治疗配合生活方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