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的传说药王山的传说原唱
1、药王山的故事传说2、药王山有什么故事?3、药王的民间传说4、药王山的传说5、好一座玲珑的山你是山中的仙是什么歌曲名赞美铜川6、药王山有哪些传说药王山的故事传说
药王山位于咦西省耀县城东约五华里处,唐时因山上盛产磐玉,故名罄玉山。“华原磐与洒滨石,清浊_两声谁得知。”这是白居易描写该山的诗句,华原即现在的耀县。宋代以降至清,又叫五台山。
五台即山的五个小山峰,东日瑞应,南曰起云,西日升仙,北日显化,中曰齐天。该山现在被称为药王山,是因为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邀曾隐居于此。孙思邀医术精湛,被誉为“药玉”,山即以其称而名。
早在南北朝味药王山为佛教活动之地,建有宝云寺。唐时已成为二个庙宇鳞比、碑石林立,翠柏丛蔚,幽雅清静的游览胜地,后因孙思邀崇信道教,该山亦成为道教胜地。之后,道、佛两家都在此活动,彼兴此衰,历经多年。因此,药王山不仅有历代的石碑、石刻,还有许多佛、道教建筑。药王山的石碑多通,被称为“耀县碑林”,碑刻内容主要是药王孙思遴时医著药方,故又有戒医史博物馆”之称,这些石碑主要集中在显化合、升仙台,大部为宋‘金、元、25是明的一些名碑。
宋四通,金三通,元十四通,明十九通,清及时代不明者二十五通。其中明代刻镌的《千金宝要》碑和《海上仙方》碑最为珍贵,《千金宝要》碑四通,刻孙思递医著《千金方》中的重要部分扩是孙著中的精华。《海上仙方》碑一通,分枕上记、养生铭及单方三部分,乃是孙思退、生行医的经验总结,对医治疑难病感养生长寿等极有价值。
除此而外,药王山碑的书法艺术价值颇高,最有名者为宋徽宗题“褚慧龙章云篆诗文碑”。该碑字迹遒健自然,是陕西保存的宋徽宗书写的四通石碑中最完整的一通。其他如“感德军五台山静应庙额勃并加号妙应真人告词碑”、“感德军五台山唱和诗碑”等都有一定的书法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孙思途的重要资料。
珍外,药王山还陈列了历代的石刻造像碑八十二件,这批石刻大部分以北魏到时清的佛教造像、墓志等为内容,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及艺术价值。·药王山石窟位于太玄洞东一华里处,共有洞窟七个,造像四十余尊,从窟身的形制,造像、艺术风格判断,分别为北周、唐、宋、明等代作品,皆为佛教故事造像及释迎牟、尼菩萨、观音、弟宇造像,其中北周一尊,唐代十一尊,宋代一尊,明代最多,都是我国佛教艺术的宝贵资料。
药王山的宗教建筑有金、元、明、清诸代二百多间,其中金、元尤为可观。元代殿中尚有大型元代壁画两幅,至今保存完好,药王大殿正中,有孙思邀的彩色塑像一尊,高三米,相貌温和端庄,栩栩如生。大殿配殿内,还有学雷公,岐伯,扁鹤,仓公,张仲景,华陀,王叙如,陶弘景,皇甫谧、葛洪等古代名医的彩色塑像。
正殿东有一碑亭,就是《千金方》碑立处,还有相传为药王当年用的洗药池,在25今“静应庙院”内相传为孙思邀栽种的五棵古柏。药王庙大殿西面的吕祖庙,现已辟为碑林,计五室一廊,陈列历代造像碑八十多通,其中魏碑最为驰名。
庙后院有文星阁,登临其上,远眺周围,田畴村树:尽收眼底,郁郁葱葱的药王山景色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孙思邀的故乡刊惊源,距耀县城约7公里,厦镶嵌于旧堡北门上的“真人故里”石匾及“真人古宅碑”,“先莹碑
药王山有什么故事?
药王山的来历——药王青城识川芎青城山丈人峰下边,有座小山。相传唐朝初年,药王真人孙思邈寻方采药,从终南山云游到此。但见杂花生树,蔓草满坡,峰峦起伏,云雾缭绕,很有些灵气,便在半坡上的山神庙内住了下来。药王住下后,成天带着徒弟,拿起药撬、药锄,背起药筐、药篓,在那云遮雾掩的山林里,穿来穿去。约莫一年光景,采的药呀,少说也有好几百种,把个小庙的殿堂、山门都堆得满满的。眼看秋去冬来,山上寒风刺骨,徒弟怕冻坏了师父,劝药王下山。
药王却说:“青城山是广出药材的宝地,我真舍不得离开呀!”师徒俩继续在山上采药,有天,走得累了,便在混元顶青松林内歇脚。他们往下一瞧,只见林下山涧边,有只大母鹤,头顶朱丹冠,身披雪绒鳖,带着几只黄嘴巴小鹤,涉水嬉戏,忽儿扑起水花,忽儿梳理毛衣,显得挺自在挺快活的样子。药王正看得出神,陡地听见群鹤“呜啊!嘎!呜啊——嘎嘎!”急躁的峡声。他接着看下去,不觉大吃一惊,原来那只活泼的大母鹤,一时竟抬不起头,拉不动腿,拖着翅膀,垂下尾巴,浑身焉梭梭的,哀鸣不已。小鹤们看到妈妈扑扑颤颤,也吓得凄惨怪叫。
此情此景,不用多问,药王早已看出:母鹤得了急病。打从药王云游四方以来,几十年间,不光医治活人无数,也曾治愈龙凤之疾,医好牛马之伤,但这母鹤究竟害的脸病,却一时不能判断。正想、叫徒弟去把病鹤抱来看看,忽然老松林里飞出一群大仙鹤,降落涧边。啼唤几声之后,便有两只大鹤一边一个衔住病鹤的翅膀,腾空飞起,飞向密林深处。药王异常惊奇,早把饥劳抛在九霄云外,跟着鹤群,走进林中,直看到它们把病鹤安顿在案里。晚上,药王久久不能人睡。“师父,还想念病鹤么?”徒弟问道。“唔,病得不轻呀!咋办?”“师父,明儿一早,我把还魂散给它捎去。”药王摇摇头。“那就再配点青城灵芝,做引子。”
药王又摇摇头。徒弟好纳闷:“这些药尽是师父的百验金方,回生妙品,都不管用,未必要去找李老君八卦炉内的九转还魂丹么?”药王笑了笑说:“仙鹤有病仙鹤治,用不着找我穷道士!”为了看个究竟,第二天一早,师徒俩又来到青松林,病鹤还在呻吟,过不久,一阵鹤鸣,几只仙鹤自朝霞里冉冉下降。从它们嘴里掉下几片叶儿。徒弟连忙跑去拣起一看,活像红萝卡缕缕。很扫兴,顺手丢了。药王却叫他拣起来放好。隔一天,他们又到青松林。仙鹤案里已听不到呻唤。一阵鹤鸣,几只仙鹤自云端直冲树梢。从它们嘴里掉下一些花朵。
徒弟连忙跑去拣起一看:那顶端丛生的小白花,活像雪莲花。他觉得不稀奇,依还一甩,药王却又叫他拣来放好。过一天,师徒俩再到青松林。病鹤已从案内露出身子,白绒毛分外耀眼。他们正欣喜间,几只仙鹤穿过翠谷飞来,从嘴里掉下两陀根块,徒弟跑过去瞄了瞄,好像首乌疙瘩。白了白眼,连腰也懒得弯,药王却叫他拣来放好。徒弟问道:“这都是常见的药呀,有啥稀罕。我看,该下山了。”药王却说:“不是下山,是搬到这青松林安营扎寨。”
徒弟更纳闷了,把头一歪,咕噜起来:“师父,你偌大年纪,何必自讨苦吃。”药王淡淡一笑:“我们吃点苦,病家福无边。行医的人,没有一片至诚,咋能治好诸般顽症?采药的人,没有详察物候,丝毫不爽的精神,咋能识得灵丹妙药?”一席话早把徒弟的脸说得红一阵、自一阵,二话没说,连忙转去搬来行李。师徒俩在松林内结草为庵,与鹤作伴。
日子久了,那仙鹤渐渐地不避他们。药王终于发现仙鹤爱去混元顶峭壁的古洞。他们也攀附着古木藤条爬到洞口,果见那儿长有一片绿茵茵的药苗,与往日仙鹤衔的有些相像。再命徒弟取来原物对照,简直一模一样。药王高兴极了,他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尝了又尝。那药苦中带甜,芳香扑鼻。早年,他在终南山中偶尔也见到过,但没有这儿的根块大,香味重,药性浓。他断定这是活血通经、法风止痛的良药。便试着用这药来治病,果然确有灵效。山居菜少,那徒弟掏来药尖尖,用开水一捞,放上作料,吃将起来,格外清香爽口,还是冬令的上好时鲜呐!药王命徒弟去常道观、上皇观、丈人观、碧落观,请来众家道长,一起观赏良药。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决定先在芙蓉坪试种。但药苗太少,如何栽法呢?大家无计可施。忽然,密林深处群鹤飞来,争啄药苗,吆都吆不起走,眼看良药被啄成断节,众人无不叹息。药王却说:“你们看,这每个节盘上,都有芽苞。一个断节就能抽出一棵新苗呀!”众道长照药王所言栽种,果然节节人土,节节抽芽,柔叶香根,十分喜人。次年收药季节,道俗人众齐来请教药王:“孙真人,这药也该取个名呀!”药王想了一想,说道:“青城是神仙洞府,川西第一山,这药善活头风,又来自天穹。
真是——川西第一山,穹穹降良药!那就取名川穹吧!”此后,青城川穹很快传到坝头去了。但为了保持药性,每年还要把抚弯子运上青城,宿根生苗,然后断为短节,在洞中放一放,再运到坝区栽种。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青城川芎越长越好,越传越宽,饮水不忘掘井人,大家思念药王,便把他在青城住过的小山,叫做“药王山”。
药王的民间传说
在我国汉族民间信仰中,药王的信仰甚为普遍。因各地民俗的不同,故信奉的药王还不止一个,其中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扁鹊,唐代的孙思邈、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韦老师等。扁鹊是我国古代的名医、《史记》称其姓秦,名越人,春秋渤海郡_人。他精通医道,曾遇异人长桑君授以秘方奇术,能用肉眼视人五脏症结,遂以医名。他到处行医,在齐国号卢生;在赵国名扁鹊。他行医的特点是能随俗应变。据《新搜神记·神考》曰:“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列子·场问》中记载了其为鲁公扈、赵齐婴等人治病时,“剖胸探心,易而置之”的情景。另外《史记·扁鹊传》中还记载了扁鹊神诊妙医的故事,如治愈了昏迷七天的晋国大夫赵筒子,救活了被人当死的萌国太子,指出将置齐桓公于死地的不治之症。扁鹊遂闻名于天下,被誉为神医。传说黄帝的大医名扁鹊,故以其名称之,秦太医嫉妒其高明医术,暗中派人将其刺杀了。因扁鹊医术神奇,医德高尚,遂被人们封为药王,立庙把之。
祭祀扁鹊的药王庙,以其墓所在地河间县药王庙和其故乡_州药王庙最为著名。清朝县志载:芦村有扁鹊墓。相传,战国神医扁鹊葬于此。扁鹊墓于1958年“大跃进”平整土地时被夷为农田。据目击者讲,当时,曾有大量陶片等随葬品。该墓区于1987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引自河北省《博野县志》第472页《文化篇》。
《宋史·许希传》载,北宋景枯元年(1034,仁宗病卧不起。医生许希以针炙法疗使之愈。仁宗封其为翰林医官,赐绊衣,银鱼及币器,许希拜谢完毕,又向西拜。六宗惑问其故,许希日:“扁鹊,臣师也。今者非臣之功,殆臣师之赐,安敢忘师呼?乃清以所得之财修扁鹊庙。六宗遂敕封建扁鹊庙于京城西隅,诏封为“灵应侯”,后来明朝又封为“神应王”。学医者竞相求拜。
相传药王扁鹊的生日为每年的四月二十八日,据清初高士奇《扈从西巡回录》云:每年四月郑州汉族民间有药王会。时黄淮以北,秦晋以东,商旅云集,来此贸易,江湖艺人,集此献艺。但见幕涨遍野,声乐震天,如此者二十来日方止,可见规模之盛。其俗一直沿至今日。药王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神医孙思邈。《旧唐书》说其为京兆(今陕西耀县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性好道家之学。周宣帝(579时,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后长期隐居终南山,行医修道,隋唐统治者屡次派人到山中请他至京城为官,均辞谢不前,志在山林,一心向道,终其一生。北宋崇宁二年(1103,赠封为“妙应真人”。孙思邈自注《老》、《庄》、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主张治病时必须天人合一,认为“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人亦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寝”为之应;天转运,“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为霜雪,张而为虹霓”,谓此为“天地之常数也”,人“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营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称此为“人之常数也”。二者相结合,“阳用其神,阴用其精,天人之所用也。”指出“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隔而为痛疽,弃而为喘,乏竭而为樵枯”,必须:“诊发乎面,变动乎形”,以此论天地,亦如此。所以提出“五纬盈缩,星辰铝行。日月薄蚀,车管飞流”为天地之危诊;“山崩上陷”为天地之痈疽;“奔风暴雨”为天地之喘;“川滇竭涸”为天地之焦枯。提倡“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圣德,辅之以人事”,最终使“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后人以此理论治病,救活了许多人,因此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又称之为真人。
孙思邈一生隐修的地方甚多。据说曾在五台山隐居过,为了纪念他,后人遂将五台山称为药王山。唐初“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经评道:“邈道合古今,学弹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持诘耳。其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生之俦也。”及明末清初时有《药王救苦忠孝宝卷》,讲孙思邈救助白蛇,后得道成为药王的故事。此外唐代的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等人也被人们尊为药王,他们被道教所倡而流传于汉族民间。韦慈藏为唐一代名医,《旧唐书》回其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后来称为韦真人。《月令广义·五月令》称五月十五日是药王韦真人的生日。韦古道,又称韦老师,西域天竺人。开元(713-743中入京师,系葫芦数十枚于腰间。广施药饵,治病多见奇效。唐玄宗召入宫中,赐号药王,朝野称之为药王菩萨。
全国各地遍布药王庙,其中最大的且供奉较全的要数河北安国的药王庙。庙中供奉东汉,开国功臣邳彤,在邳彤神像两则,奉把华佗、张介宾、扁鹊、张仲景、孙思邈,三韦等十大名医,岁时祭粑,香火极旺。
韦善俊
韦善俊是唐武则天时候的人,《列仙全传》卷五称其十三岁奉长斋,后遇一道士授以金丹秘要。常携一条黑犬,呼之为乌龙。一日黑犬化为乌龙,韦善俊乘之他去。根据《太平广记》记载,唐初道士韦善俊(药王的一条狗名叫“乌龙”,后来韦善俊将要成仙升天,他的黑狗化龙,韦善俊骑上黑龙升天了。如今的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双凤乡贺家岭还有一座黑狗山,相传是那条黑狗的出生之地。
原文:《仙传拾遗》(唐代.杜光庭:韦善俊[太平广记卷四十七著录。]
韦善俊者,京兆杜陵人也,访道周游,遍寻名岳,遇神仙,授三皇檄召之文,得神化之道。或静栖林野,或醉卧道途。常携一犬,号之曰「乌龙」,所至之处,必分己食以饲之。犬复病疥,毛尽秃落,无不嫌恶之。其兄为僧,久居嵩寺,最为长老。善俊将欲升天,忽谓人曰:「我有少债未偿耳」。遂入山见兄,众僧以师长之弟,多年忽归,弥加敬奉。每升堂斋食,即牵犬於其侧,分食与之。众既恶之,白於长老,长老怒,召而责之,笞击十数,遣出寺。善俊礼谢:「某宿债已还,此去不复来矣。更乞一浴,然後乃去」。许之。及浴移时,牵犬而去,犬已长六七尺,行至殿前,犬化为龙,长数十丈,善俊乘龙升天,_其殿角,纵迹犹在。
译文韦善俊[唐初道士(公元595——694],药王,是京兆杜陵人。周游各地访道,寻遍了名山。遇到神仙,授予他三皇的檄召的文书,获得了神仙变化的道术。韦善俊有时静静地栖息在山林荒野,有时喝醉了睡在道路上,他出游时经常携带着一条狗,名字叫“乌龙”。韦善俊不管到什么地方,必定要把自己的食物分出来一部分喂狗。狗得了疥疮病,毛都脱落了,很难看,人们见了没有不厌恶的,韦善俊的哥哥做了和尚,久居在嵩山寺庙,功劳最高,成为长老,韦善俊将要成仙升天,忽然对别人说:“我有一点债没有偿还。”于是进入嵩山去见他的哥哥。众和尚都因为他是师长的弟弟,多年外出,忽然回来,所以更加尊敬,小心侍奉。每次登上殿堂吃斋,韦善俊就牵着狗在他旁边,分一部分食物给狗吃。众和尚都厌恶韦善俊,告诉给长老,长老大怒,招呼来善俊,叱责他,用藤条打了他十下,赶出寺庙。韦善俊行礼致谢说:“我过去的债已经还了。这回离去不再来了。”又乞求洗一次澡,然后就离去。长老答应了他,等到洗浴经过了一段时间,韦善俊牵着狗出来,狗已经长了六七尺,走到大殿前面,狗变化成为龙,长几十丈,韦善俊骑上龙升天了。龙住天上飞的时候,崩塌了那大殿的一角,痕迹至今还在。
药王山的传说
相传,它顶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时向东方朝拜的地方。洞窟开凿于松赞干布时代,据说藏王松赞干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鲁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当时西藏很紧俏的盐作为工匠的报酬,掘崖粉一升,给盐一升。接着,又在石窟里开凿了转经廊道。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间几经兴衰,这座拉萨地区罕见的石窟寺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在药王山有一座千佛崖,巨大的崖壁上刻满了大大小小上千个佛像,十分壮观。时值今日,那叮叮咚咚的凿石声还不断地回荡在人们的耳际。
药王山上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季节的清晨,经常会有密密麻麻的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汇集在药王山上等待第一缕光线照亮布达拉宫的瞬间。
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顶。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咫尺相对,两山之间有市内的一条主要干道穿过。过去,两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层是门洞,是拉萨城的门户。60年代拉萨扩建,拆掉了佛塔,几十米宽的柏油路拉开了两山的距离。有人认为断了神脉,曾想法用经幡将两山连接起来。每年藏历年来临时,虔诚的信徒都要来此将新幡挂上。现已重新以塔相连。
药王山东侧有个洞窟式的小庙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庙,从落在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鲁普。石窟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是狭窄的转经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廊道两边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松赞干布布与文成、尺尊两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扎、禄东赞的造像。洞内光线暗淡,全靠酥油灯照明。如果去看,千万别忘了要带头灯。
好一座玲珑的山你是山中的仙是什么歌曲名赞美铜川
这首歌的名字叫“药王山的传说”,是赞美陕西铜川药王山的。
全部歌词如下:
歌曲名:药王山的传说
词:温_
曲:温_春雷
演唱:春雷
浩浩天宇间,是谁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自然,
是谁张开五指朝向天,
巍巍群山,是谁的足迹把这千古名山踏遍,
谱出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还我心自在田园。
好一座灵动的山,你是这山中的仙,
石柱上刻满了爱,一刀一份期盼,
好一座灵动的山,你是这山中的仙,
你收获着喜悦和这杏花满山。
(念白:我品着咸汤面,听着遥远神奇的传说,
一位慈祥的老人,穿越了时空,为我们祈祷健康平安,
他就是一代药王孙思邈,对百姓恩重如山,
我漫步云山胜览,目睹碑林浩海如烟,
他送我吉祥如意,让我流连忘返,
这就是千古名胜药王山。
浩浩天宇间,是谁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自然,
是谁俯身种下慈悲的心愿,
巍巍群山,是谁的足迹把这千古名山踏遍,
留下浩瀚的古柏清香,令我身心舒展。
好一座灵动的山,你是这山中仙,
你守望青山展书卷,百方千方济人于难,
你是这山的主人,山是你的魂,
山把你留给人间,千年万年流传。
好一座灵动的山,你是这山中仙,
你把山化作这青天,感受心灵回归的温暖,
你是这山的主人,山是你的魂,
山请你留在人间,千秋万代永远!
药王山有哪些传说
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上的“摸摸爷”据说很灵,只要摸“爷”哪个部位,就能消除自己哪个部位的病痛。
当地摸“爷”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从隋唐开始,药王山的崖面上,就陆续出现大量摩崖石刻,现存的仍有7个洞窟、23个佛龛,共43尊造像。“摸摸爷”是其中一尊,据称他是佛教中的“思维菩萨”。该神像由药王山特有的墨黑磐玉石雕刻而成,其造像神态自然,端详慈悲。因当地有“腿疼摸腿,脚疼摸脚,灵验无比”的传说,此神像被称作“摸摸爷”。1961年,国务院公布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川药王山摩崖石刻名列004号,“摸摸爷”就在此保护范围内。
由于经常被摸,“摸摸爷”已黑油发亮,原先雕琢的服饰等花纹被磨平,保护重点文物已经刻不容缓。但面对千年民俗传统,管理者却一筹莫展。
药王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一名负责人说,他们在几年前曾给“摸摸爷”外围修筑栏杆,只许看不许摸,但游人翻越甚至推倒栏杆,争先恐后地去摸。此后,又放开一段时间,但感觉完全开放对文物保护更加不利。“经再三考虑,我们无奈地决定收取5元服务费来减少游客数量。”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尽管收费5元,但上前争相触摸的游客仍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