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治耳鸣偏方

中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脾虚,则九窍不通。

这话有没有道理呢?

有一定道理。

脾胃位于中焦,脾胃化生的后天水谷精气往上走,就能濡养头面,五官才能灵敏。如果脾虚气弱,不能濡养头面,那么自然会出现问题。比如说耳鸣、听力下降、耳聋等等。

脾虚耳鸣、耳聋该怎么办呢?

别急,给你讲一张医案。

有一个中年女子,又一次蹲着干活,一下子蹲了很久,结果起来的时候,坏事了。刚站起来就觉着耳鸣、耳闷、耳堵,再接着直接听不见了。

赶紧去检查,结果没什么大问题,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听不见。而且女子总是神疲乏力、四肢酸、食欲不振。看其舌脉,舌正常,脉濡细。

其实,看她的脉象就知道,她脾虚。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脉道不充,所以表现为脉濡细。再者,脾虚,运化失常,就会食欲不振。还有神疲乏力、四肢酸都是脾虚的表现。

当时医家写了一张方子,里面只有7味药:茯苓、党参、焦白术、蔓荆子、葛根、炙升麻、炙甘草

分解一下这张方子,看看它是怎么样消除耳鸣、耳聋的。

首先,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党参甘,平。入脾、肺经,是最常用的补气药。较于人参来说虽然较弱,但是其补脾益肺的功能不容小觑,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

白术味苦甘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也是比较常用的补气药。可以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主要可以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其次,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脾经、胃经,可以升发脾胃精气。升麻性微寒,味辛,微甘。归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善于提升中气。蔓荆子性微寒,味辛、苦。归膀胱经、肝经、胃经,负责清利头面,开耳窍。

此方的主要思路就是健脾益气,升发中焦清阳。

如果你也有耳鸣、脑鸣、失眠、耳聋的问题,欢迎留言,关注@耳科中医刘大夫 ,了解更多耳病 健康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