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胆疮针灸好么

针刺左手大拇指指甲下关节两边,一天一次,最好在下午傍晚太阳落山时,那个时候病毒是最弱的,一般患者2-5次痊愈。病理跟蛇相同,只要蛇怕的东西这病毒都怕,但是蛇喜欢水,所以点滴和洗澡都会加剧病情,我老婆刚开始不知道不能洗澡洗完严重很多,剧痛难忍。

我老婆是这样看好的:

1、拇指弯曲,拿大针刺两个突出的关节点(俗语称蛇眼)穴位一点都不疼,挤出来的是白水,就是毒水。

2、放松大拇指,稍微弯曲,刺2侧关节后方(蛇眼后面半厘米处,俗称蛇鳃)挤出来的依然是白色水。

两只手都要刺~刺对穴位的话,不是很疼的。

3、若水泡太多,在下午5点左右,天未黑的时候用针把水泡挑掉,减轻痛苦。

4、睡觉难受时可涂雄黄兑酒精,清凉的很。

5、半年内,遇到天气不好,皮下肯定有疼痛感,一年后基本消失

刺手上穴位4次后挤出来是鲜血就证明毒素基本排清。水泡明显衰败,结痂后有疤痕,1月内退去。

“蛇缠腰”(缠腰火龙)治疗方法集汇

“蛇缠腰”又名“缠腰火龙”,学名:带状疱疹。是由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集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1. 把那疹挑破,搽药就好了。

2. 天天抹“舒服特“

3. 用一种叫天仙子的药磨碎外敷,很快就好了,还能止痒了

4. 蚯蚓抓来,放上糖 然后糖就会把它们“杀”出水来 每天用那个水涂2-3次,一-二个月,大约能好

5 用针把身上所有的水疱全部挑破,然后摸痱子粉,关键之处就是要把两手的大拇指上的蛇眼刺瞎

5. 用指甲掐疹子四周治好的

13. 是用敷蛇药治好的,但也治了一个多礼拜,好的很慢。

15.治疗蛇缠的中医方法:

①用中医针灸放血用的三棱针将向前延伸(即往哪个方向去)的疱疹刺破

②用手将疱疹内的水挤出,注意一定要用脱脂棉将挤出的水擦去,然后用碘酒涂沫消毒

③大剂量内服四环素,最好前三天每次4片每日2次或去中药店抓败毒散内服

16. 没有用针挑破它们,一直打针,VB12,很疼的针,连着打了1个礼拜多吧。

17. 要用一种在自己家里做的药油搽才行,当时我只记得那种药是爷爷自己做的,好象叫“木凡子“的东西和蜂蜜一起混在一起泡的,泡的时间越长就越好,后来他就给妹妹搽了,结果到第二天早上就没事了.

19. 拿针扎那个小庖,再用力地挤。。。好疼啊。。。。后来就好了。。。。遭了好几天的罪。。。。

29. 带状疱疹一般都是只出在身体的一侧的。治疗方法是在出疹子的那侧的小拇指的第二个关节上,用针对准穴道扎下去。然后将里边的带病毒的血挤出来。每天一次或者早晚两次。面积大或者特别严重的需要五天,一般的两三天就好了。

30. 偏方一:新鲜的车前草碾碎,用桐油浸泡一夜,然后敷于患处八小时,两天左右就行了;偏方二:烧一截缝被子的棉线,留下火星,在疱疹延伸的地方烧,两三次就行了。药方:柴胡10g 枳壳10g 赤药15g 香附10g 公英15g 地丁15g 银花15g 夏枯草15g 郁金10g 三七10g 甘草6g 当归15g 川芎10g 丹皮10g 。一次抓三副,每副药煎三次,三碗水熬成一碗水,连续服用,病情严重的一次抓七副药

31.有种草药叫“过路蜈蚣”的是治这个的,据说是因为蜈蚣克蛇,还有就是用伞油~~~~32. 带状疱疹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雷氏六神丸,取60粒用醋调成糊外用,每日两到三次,每次10粒内服,大约四到五天痊愈,而不留后遗症,不会出现西医治疗后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偏方1

用法:老茶树叶研细末,用浓茶汁调匀,涂于患处,每日2~3次,至好为止。

带状疱疹偏方2

用法:采鲜番薯叶适量、冰片少许,研细,同捣烂,敷于患处

带状疱疹偏方3

用法:新鲜黄瓜叶捣烂,连渣同敷于患处

(二)传统医学治疗:

依辩证论治,分为三型施治:

1.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辩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盛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辩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辩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 活血散瘀汤加减。

(三)针灸治疗:

l.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下列经络:

A 发于脸部,累及三叉神经:

a.侵犯眼支:选取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b.上颚支:选取胃经、小肠经、胆经。

c.下颚支:选取胃经、大肠经、胆经。

B 发于颈部:

a.胃经:距任脉1.5寸的当颈动脉搏动处。

b.大肠经:在颈部前外则,距任脉3.0寸。

c.小肠经:在颈部侧面,距任脉3.5寸。

C 发于胸、腰、背部:

a.任脉:循胸腹正中,利用病区旁取中之原则。

b.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0.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2.0寸。

c.胃经:腹部-距中行任脉2.0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4.0寸。

d.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3.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6.0寸。

e.肝经:上贯膈,布胁肋。

f.胆经:循胁里,其直者季胁。

g.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分布于腰背,距督脉1.5寸及3.0寸区域。

h.督脉:主背脊柱正中,统率一身阳经。

D.发于腿部:

a.胃经:行腿部阳面前路。

b.胆经:行腿部阳面中路(侧面)。

c.膀胱经:行腿部阳面后路。

d.脾经、肝经、肾经:行腿部阴面之前路,中路与后路。

2.选穴处方(选用之腧穴):

A.脸部

(1)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绝骨。

(b)局部取穴:瞳子胶、上关、听会、风池。

(2)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

(3)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禾胶、迎香。

(4)三焦经:

(a)远部取穴:支沟(十总穴:胁肋寻支沟)、中渚、外关。

(b)局部取穴:丝竹空、耳门、翳风。

B.颈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人迎、气舍(颈部针刺宜小心,不可太深,以免剌伤气管、神经或血管。一般应浅刺,最好不要留针)。

(2)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扶突、天鼎。

(3)小肠经:

(a)远部取穴:养老、阳谷、支正。

(b)局部取穴:天窗、天容。

C.胸、腰、背部:

(1)任脉:廉泉、承浆、坛中。

(2)肾经:

(a)远部取穴:太溪、筑宾。

(b)局部取穴:彧中、俞府。

(3)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梁门、天枢、水道、不容、库房、屋翳。

(4)脾经:

(a)远部取穴:公孙、血海、三阴交。

(b)局部取穴:周荣、胸乡、大包。

(5)肝经:

(a)远部取穴:太冲、中封、行间。

(b)局部取穴:期门。

(6)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风市、绝骨。

(b)局部取穴:日月、渊液、辙筋。

(7)膀胱经: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大杼、肝俞、胆俞、胃俞、肺俞。

D.腿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髀关、伏兔。

(2)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

(b)局部取穴:居胶、风市、环跳。

(3)膀胱经: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殷门、秩边。

E.病变部位局部取穴:

a.在水疱的周围扬刺(即在距球水疱四周的0.5-1.0寸处用五针横刺),或局部灸(用泻法)。

b.施针时,针尖刺向疱疹中心区呈10-30度角横刺,此又名为围针穴。

F.取穴规律:

(1)局部皮下(阿是穴)或邻近取穴(即围针穴)。

(2)背部取病损部位的神经根(即夹脊穴)。

(3)远距离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身柱、内关、阳陵泉)。

(4)对症加用穴。

G.处方举例:

a.局部围针穴,再加外关、曲池、三阴交、太冲。

b.疱疹在头面者,加合谷、内庭。

c.疱疹在腰以上者,加支沟、内关。

d.疱疹在腰以下者,加血海、阴陵泉。

3.手法:

(1)实症、急性痛症用提插捻转,用泻法,留针20至30分钟,每日针二次,用毫针刺,局部卧针横刺。

(2)实症、急性病症尚可穴位放血,隔日一次。

(3)皮肤针或梅花针于疱疹周围浅刺。

4.耳针:

A.选穴:

a.相应敏感点、肺、肝、下屏穴、屏间。

b.肝、脾,肾上腺、内分泌、神门。

B.方法:取2至3穴捻转强刺激,留针20至30分钟。

四.结论:

l.中西医对带状疱疹并无特效药五,只能减轻疼痛,故针灸可辅其不足,一方面能消除水疱与红斑,一方面能防止带状疱疹消失后遗留的神经痛,且可缩短疗程及无不良副作用。针灸对带状疱疹的疗效除了双门学说的迅速止痛的机转外,可能尚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关。

2.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预后良好,针灸可单独使用且效果很好,一般在1-3次针灸治疗后,即会有显著的改善。

3.由于带状疱疹病人会感觉很痛,故经验上须双侧同时针刺,且可数小时针刺1次,直到病情缓解为止。

4.治疗期间不宜食辛辣食品和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即引起过敏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