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肿反复溃疡恐癌变 避免7成复发率「放疗」来帮忙

艺人蚬仔的爸爸刘伯伯,因为背部「蟹足肿」时常疼痛、搔痒,转了2、3家医院,仍有复发的问题,吃了一整个月的消炎药,尝试开刀之后,蟹足肿的问题反而更严重,让刘伯伯躺也不、坐也不是。辗转来到了亚东医院,终于在整型外科以及放射治疗科联合治疗下,蟹足肿不再复发。

知名制作人王伟忠2008年开拍眷村故事时,无意间发现他的编剧罹患「蟹足肿」,「长了又割、割了又长」的症状,就像是深刻的乡愁,因而把剧名取名为「蟹足」。然而,蟹足肿并不像乡愁那么唯美浪漫,而是「好痛!」「好痒!」的变形怪物,疤痕不断增生的痛苦,除了不美观之外,疤痕也会造成搔痒、疼痛、紧绷、关节受限,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甚至因为长期伤口没愈合,导致癌变。

会向周遭「长大」才是蟹足肿

很多患者看到伤口没有收好,有不美观的凸起,就以为是「蟹足肿」。其实,疤痕组织在伤口愈合后,仍会有一段半年至一年的「疤痕成熟」时期,一道成熟的疤痕,应该是柔软的、颜色接近附近的肤色或是比附近肤色稍淡、没有特别的凸起、并且不会有明显的搔痒或疼痛。

有时疤痕没达到「成熟疤痕」的结果,而出现凸起、红、痒、痛等疤痕增生的现象,则有可能是「肥厚性疤痕」或是「蟹足肿」。亚东医院整型外科医师游彦辰表示,这两者最大的差别是蟹足肿属于组织增生,会侵犯周遭的皮肤,有扩大的现象。

游彦辰分析,蟹足肿的发生机率大约为万分之15,造成蟹足肿的问题主要是体质,一般来说皮肤颜色越深的人种,越容易产生,疤痕位置张力越大的地方,如关节处、腹部、前胸、上背处,都是容易发生蟹足肿的地方。

7成蟹足肿手术后会复发 反复溃疡恐癌变

游彦辰介绍,蟹足肿跟肥厚性疤痕的保守性治疗方式,是局部的类固醇施打,由于疤痕是不正常的细胞增生,将类固醇直接打到疤痕里头,可以降低发炎反应,肿痛问题获得改善。治疗效果好的人,甚至在施打3次左右后,疤痕的红肿问题会消失。但是,部分严重的疤痕病人,就需要透过手术积极治疗。游彦辰指出,肥厚性疤痕在手术后,未来复发机率不高。

「蟹足肿」相较于「肥厚性疤痕」,手术修整后复发的机会非常高,单纯进行手术切除,蟹足肿有7成机率在半年内会复发。反复发作的蟹足肿,表面伤口一直没有好,甚至可能会溃疡癌变,游彦辰表示,「手术」加上局部低剂量「放射线治疗」可以降低蟹足肿复发的机会。

亚东医院放射肿瘤科医师谢忱希表示,放射线治疗能够抑制不正常的细胞增生,因此,在手术后24小时内,用低能量的放射线治疗,并且在未来3周持续回诊放疗,可以将复发率控制到2成以下。蟹足肿的手术以及放射治疗都属于健保给付,若是在治疗后,搭配自费的矽胶贴片,更能够帮助疤痕成熟,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