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问大家我脚上长了好多脚疣,怎么治疗啊!烦死了

不清,经常手术治疗跖疣。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我感觉有必要从三个方面简述两者区别:

1、发病原因不同:跖疣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跖部皮肤黏膜引起发病,属于病毒性皮肤病;鸡眼是由于长期机械刺激引起角质层增生引起发病,属于物理性皮肤病。

2、发病部位不同:鸡眼多发生于足跖部磨擦部位;跖疣多发生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缘,也可见于吐背及足跟,偶见于手部。

3、皮损不同:跖疣为黄豆大小或更大圆形或椭圆形灰黄角化斑块,表面粗糙无纹,界限清楚,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中央凹陷:鸡眼为豌豆粒大小淡黄色角质增生,呈圆形,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稍透明,酷似鸡的眼睛。

如果通过以上三个方面还区分不清,还有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取一次性手术刀片,在皮损处常规消毒后,轻轻片去皮损角质层,如果发现出现黑色小点或者点状出血,一定为跖疣。如果只见到边界清楚稍透明的淡黄色角质增生,则为鸡眼。

跖疣与鸡眼的区别

近日收到不少朋友的来电,由于误把跖疣当鸡眼治疗,致使疣体扩散增多、增大。在此,特将跖疣与鸡眼区别总结如下,以供朋友们参考。

一、生长位置:鸡眼以受力点处为主,跖疣生长位置不固定,可以在任何位置上。

二、断面光泽度:用刀削去角质层(老皮),可见鸡眼断面光滑;跖疣断面粗糙,有黑色出血点。

三、数量:鸡眼数量少,刺激(用刀刮、刺、挖、手抓、搔等)不增多;跖疣数量可能较多,刺激后会增多、增大。

四、传染性:鸡眼不传染,跖疣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五、出血:用刀削去角质层(老皮)时,鸡眼不出血,跖疣特别容易出血。

六、原因:鸡眼由于挤压、摩擦等原因生成的;跖疣是人体免疫力低下或多汗或外伤等原因,致使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生成的。

七、大小:鸡眼一般较小(如米粒、豆粒),跖疣有可能很大(如刺激后增大至整个足根)。

八、疼痛感:压痛(用手按住患处向下压)、捏痛(拇、食指捏住患处两边挤压)

鸡眼:压痛>捏痛    跖疣:捏痛>压痛

患者可以根据以上几点区别来自己识别,如仍无法识别,可到当地专业部门确诊,以免误治而产生不良后果。

鸡眼就是局部皮肤角质层增生,常常发生在足底。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等长期受摩擦和压迫的部位。鞋子不合脚或过紧是引起鸡眼的常见原因。

鸡眼一般只有黄豆大小,稍高于皮肤,中央呈浅黄色,周围颜色深一些,因为它长得象鸡的眼睛,而得名为鸡眼。鸡眼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特别在走路时更加明显。鸡眼治疗比较困难,不易根治。目前最好的办法是激光治疗,鸡眼膏外贴也有一定效果。

鸡眼是一种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物,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表面,呈圆形似鸡眼故得其名。祖国医学亦称为“鸡眼”和“肉刺”。中医认为鸡眼是由于足部长期受压,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生长异常所致。

[跖疣的治疗]

先取普通止通胶布1CMX1CM,中间剪一比疣体稍大的小洞,贴在趾疣上,再剪一小条胶布接搓成绳装细条,围成小圈,用治疗专科跖疣黑膏药(一分硬币厚度)贴敷患处,再加贴一大胶布固定,2-5天(最好包5天,中间不要换药,取下修干净),一般一次治好。

注意:1、治疗期间不能见水,洗澡可用方便袋包上,脚部可用湿毛巾擦洗。

2、药不用上的太厚,一元硬币厚就足够了!!!!(指甲边、手指、手背、脚背皮薄肉少的地方,药更要少上,菜叶厚度就可以,以每次少上,多上几次的方法治疗)。脚底皮厚肉多的地方,药可适量多加。

3、(用完药请盖好,防止跑气,可用2年)

95%患者可一次治好,鸡眼脱落后请仔细看一下指纹连上了没有(没连上说明还有根,要再上一次药),指纹连上了说明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