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的特色来源
刘文斌的京东大鼓能受到听众的喜爱,并达到日臻完美的艺术成就,主要原因就是没来津前,在农村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炼。他幼年时就爱听大鼓书,受张瘸老、霍亮的影响,已经学会一些小段和长篇鼓书,边干农活儿边哼唱,同时也买些唱本改编演唱。比起其他艺人他能识字,但文化水平并不高。有一次唱《拆西厢》时,其中有一句“咱们老爷贪赃图了贿,屈了人家的好文才。”错把“图了贿”唱成“图了有”,让有文化的人喝了倒彩,结果闹出了笑话。这一次失败成了他的动力,一方面他又继续学习文化,另一方面在农闲或荒年旱月,去口外做些小买卖,开阔眼界闯荡锻炼。当时北口外是古北口、喜峰口的长城以外,那时人们“常去热河八沟喇嘛庙拉骆驼”的地方。有时骑着毛驴,有时挑着挑,带些日用小商品,如针、线、顶针、火镰、灶王神马儿、年画、皮鞭梢儿等东西赚些小钱。有时到山里农家支起大鼓连说带唱,挣些粮食到集上换些铜钱。这样他既得到了锻炼又增加了阅历,也可赚些钱养家餬口。当时艺人演唱很艰辛,他有时连续唱五六个小时。唱得时间长了,嗓子哑了,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因为唱不出了声音心里着急,就用听别人传的偏方,用辣椒熬水一喝就是半碗。所以他的嗓子后来变成沙哑,因此他又坚持苦练,终于练出一条利用头腔和脑后音共鸣的坛子味。这种味道最有特点,一般人难以模仿,因为有了这些经历给他来天津演出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