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怎么吃 冬令进补4个重点

说到冬天,就让人想到各式各样的进补料理。不过该怎么补才不会补过头?长辈们习惯的高油多肉的进补方式一定好吗?中医师一次告诉你冬令进补的注意事项。

冬令进补4个重点学起来

? 1 补汤先去油再喝

补汤因为加入了大量的鸡肉或排骨炖煮,油脂含量通常很高,可以去皮再炖煮,或吃的时候先将上层油脂捞起后再喝,并避免在补品中加入过多的三层肉、内脏等高胆固醇的食材,避免不小心吃进过多油脂。

? 2 搭配青菜及菇类食用

为了避免吃过量肉类及油脂,可以在进补的汤中加入青菜或菇类,如高丽菜、茼蒿、菠菜、金针菇,可补充纤维质及维生素,也容易有饱足感,不要要一次吃入过量的肉类,但仍需注意控制一餐吃下的总量。

? 3 循序渐进并搭配运动习惯

若想要彻底改造体质,除了可循序渐进,先从比较和缓的、不要加太多药材的补方开始进补之外,达人也建议养成固定的运动习惯,并维持充足的睡眠,才能让身体真正健康起来!

? 4 衡量健康状况进补

尿酸、血脂肪、血糖有异常者,血压过高或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冬天进补食材的选择都要特别注意,肉类摄取一天不要超过4 两,且可选择效用比较和缓,没有加太多药材及酒精的食补种类来进补。

让身体暖和的食物种类

温性且富含蛋白质的肉类:羊肉、牛肉、鸡肉、鱼肉。

热性或温性调味食物:老姜、葱、蒜类。

补血食物:红枣、芝麻、韭菜、龙眼、核桃、松子、木瓜、南瓜、胡萝卜。

冬季进补要得法

中医并不意味着一个方子就适合所有的体质。为了让冬季进补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补。中医按食物的性味分为平补、温补、清补等类,进补要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辨证施补。即使身体虚,也不能盲目乱补,否则不仅无益于身体,反而会带来副作用。

因此,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补益方法和补益药物是极为重要的。中医对虚证的补法常有以下几种:

1、清补法:是补而兼清的一种方法,多适用于外感温热病后,阴津耗损,或气阴两亏而邪热未尽的情况,见到时有低热,口燥咽干,舌红少津等。常用药物如西洋参、生地、麦冬、沙参、石斛之类,中成药如生脉饮等。

2、温补法:多用于阳虚的病证,见到面色晄白,四肢发冷,全身畏寒,有的还有腰膝酸软等症。常用药物如附子、肉桂、干姜等,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右归丸等。

3、峻补法:多用于身体极度虚弱甚至生命垂危的病人,如产后大出血不止,宜用红参、野山参等益气摄血;阳虚欲脱的病人,可用参附汤(人参、附子)煎汤缓缓灌服。老年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往往用阿胶、龟板胶、猪、牛、羊肉或脊髓等血肉有情之品,大补元气,以延年益寿。

4、平补法:多用于身体虚弱不甚,或虽然亏虚而非峻补所宜的病人,如有些轻度血亏的病人,可用黄芪、当归炖肉食用,轻度肾亏腰酸的病人,可用杜仲炖鸡食用。有些老年人五脏俱亏,气血阴阳皆不足,这时常常从补益脾胃入手,起到调理恢复身体功能的作用。相反,若用峻补药物,脾胃不能消化吸收,也就起不到补益作用。

冬季进补多以温补为宜,尤其是小寒节气一年之中最冷之时,可食补、药补相结合。药补可适当选择人参、黄芪、虫草、阿胶、当归、首乌、枸杞等滋阴潜阳、益气补血之品;食补可根据身体的阴阳气血偏盛情况,结合食物的性味有选择地进食牛羊肉、鸡鸭肉、精肉、甲鱼、鳝鱼等食物。

进补时,除了考虑个人的体质差别,还要考虑你生活的地域。这点也很关键。比如,冬季的西北、东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味,如羊肉、鹿肉等,补品中如人参酒、参茸酒等,强壮补身,御寒助阳确有作用。

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宜清淡甘温之味,如鸡、鸭、鹅等。长江以南地区的人们如果多食羊肉、鹿肉等容易燥热动火,出现咽痛、口疮、鼻出血等症状。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也是少用为佳,应以生津之品,如百合、荸荠、莲藕、梨等果蔬为宜。

常见疑问先解决

体质热的人冬天需要进补吗?

中医师吴明珠表示:一般来说,体质热的人即使在冬天也不适宜吃过于燥热的补品,如果想要进补,可选择温而不燥的食物即可。但对一般人来说,并没有限制只能在冬天进补,只要选择适合体质的药材与食材,能帮助人体的血液畅通,在任何季节都可以进补。

热量越高的食物,吃了越会发热?

冬天最常见的进补食品,包括姜母鸭、烧酒鸡、羊肉炉等,因为烹煮时加入了许多肉类、油脂,热量都不低。但单纯吃高热量的食品不等于就能让身上暖和,例如吃炸鸡、巧克力,虽可以增加血糖浓度,但对于提高抗寒能力的效用无法持续,要搭配蛋白质摄取才较有效,高热量食物吃过多只是增加身体脂肪堆积,而容易导致肥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