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智商税

近日,一条关于孩子生长发育的消息冲上了热搜。

9岁女孩打性抑制针半年花十万

“女娃目前10岁,测骨龄11.9,预测只能长到158CM,预计10.9岁来初潮。需要打针吗?”

“9岁9个月女孩,身高154CM体重75斤,骨龄11岁。乳房开始发育,还有必要打吗?”

其实这类新闻层出不穷,每次看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又有人交“智商税”了。

曾经有个要好的女同事邓姐,有段时间就经常给我们说起骨龄这事。邓姐和丈夫两个人的个子都不高,一个155cm,一个168cm。有个乖巧可爱、成绩优秀的女儿,但也有一个让他们夫妻焦虑的事:已经来例假两年的初二的女儿似乎不长个了,每次测身高,都停留在157cm。于是,夫妻俩带着孩子去看西医、找中医,测骨龄、吃中药、寻偏方,折腾了很久。方法用了不少,孩子个子也没有明显的变化,还因为这事,让处在青春期的女儿越来越烦躁,甚至影响到了学习。权衡之下,邓姐放弃了对身高的执着。

几年后,听说孩子考上了深圳的一所大学,个子也长到了163cm,在南方也算是中等偏上了。不知道吃药打针的作用占了几成?

认识另一个比我家孩子大一岁的女孩,也是因为身高去测了骨龄,医生看着片子说,最多只能秅到160cm,建议人工干预一下。女孩的妈妈考虑再三,啥事也没做。一年后,这个现在13岁的小姑娘已经164cm了。而女孩的妈妈也庆幸当时没有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去给孩子打“增高针”。

这是两个我身边真实的例子。曾经有段时间我也担心(甚至现在也有担心)孩子个子长不高,但从来没有动过去用医疗手段来干预的念头。

虽然说要相信科学,但是对于一切通过外力作用改变身体发育的办法,我一直持怀疑态度,拒绝尝试。

也是从科学上讲,影响身高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是遗传因素。如果父母遗传身高比较高的情况之下,孩子的身高通常也会比较高。如果父母遗传身高比较矮,孩子有受遗传影响而矮小的可能。第二是环境因素,如饮食,睡眠,运动等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