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手容易生冻疮,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和预防。

病因

冻疮是由于寒冷潮湿引起局部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所致。患处血流受阻,组织缺氧,以致组织细胞受损,随后小静脉痉挛,导致小动、静脉间的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液黏度升高,形成紫红色水肿性不规则红斑,并有灼热和瘙痒感,重者出现水泡、溃疡,是冬季常见病之一。

冬令时节或寒冷潮湿环境,加之平素气血虚弱,或因饥饿,或因病后,或因静坐少动,寒邪侵袭过久,耗伤阳气,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而成冻疮,重则肌肤腐烂。此外,暴冷着热,或暴热着冷,也可致气血瘀滞腐烂成疮。若寒邪太重,耗伤阳气太过,则可因阳气耗竭而亡。

内治法

(一)寒凝血瘀证形寒肢冷,颜色苍白,继而红肿,有灼痛或瘙痒,麻木,或出现水疱、肿块,皮色紫暗,感觉迟钝或消失;舌淡苔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寒性收引,其人腠理则形寒肢冷,皮色苍白;寒性凝滞,气血瘀滞则继而出现皮色红肿紫暗;气血瘀滞,不能荣于肌肤则痛、痒、麻木相兼,甚则全无感觉;舌淡苔白、脉弦细为寒邪入侵之象。

治法:温阳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味。

(二)寒盛阳衰证寒战,四肢厥冷,倦怠,嗜睡,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辨证分析:寒邪入侵,耗伤阳气,邪正交争则寒战;阳气衰微则倦怠嗜睡,呼吸微弱;阳气不能温养则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为寒盛阳衰之象。

治法:回阳救逆,温通血脉。

方药:四逆加人参汤。

(三)瘀滞化热证患处暗红肿胀,甚则灼茹腐溃,脓水淋漓;恶寒,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寒邪入侵,气血瘀滞,日久化热,复感外邪,邪正相争则恶寒发热;热伤津液则口干;热胜肉腐则红肿腐溃,脓水淋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邪热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黄芪、地丁、公英等。痛甚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等。

外治法

(一)Ⅰ、Ⅱ度冻疮用10%胡椒酒精溶液或冻伤膏涂敷患处,每天2次,外包敷料。或使用具有皮肤修复功能的冻消。

有较大水疱者宜抽出疱内液体后再涂上述药物。局部染毒糜烂或溃疡时,宜用红油膏或黄连素软膏外涂,每天1次:另外可用桑枝90g,甘草30G,或用甘草、甘遂各30g,共煎,先熏后浸泡,每日2次。或红灵酒轻柔按摩冻疮未破溃的部位。

(二)Ⅲ度冻疮用7596酒精或新沽尔灭消毒患处周围皮肤,抽吸疱内液体,再以红油膏纱布包扎保暖。溃烂时掺九一丹外敷,每日换药1次。如坏死组织溶解时,宜进行清创术。当腐肉脱尽时宜用红油膏掺生肌散外敷。

其他

严重全身性冻伤患者,应采取急救措施,首先使病人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脱去冰冷潮湿的衣服鞋袜,给予热饮料、热茶、温酒等。根据病情可行人工呼吸、给氧和抗休克治疗。对冻僵患者要进行快速复温,宜将患者浸放在38Y2—42℃温水中20分钟或更长时间,一直到指(趾)甲床出现潮红、神志清楚舌10分钟左右,移出擦干并继续保温。宜配合静脉给葡萄糖液等,所输液体温度以25℃一32℃为宜,以补充糖、电解质。严禁用雪搓、火烤及冷水浴。

编辑本段

预防调

体育锻炼防冻疮1.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耐寒锻炼,如冷水洗脸,冷水洗足,或冬泳。

2.在寒冷环境下工作时宜注意肢体保暖、干燥。

3.对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应予保护,鞋袜不宜过紧。

4.在寒冷环境下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5.受冻后不宜立即着热或烘烤,以防溃烂成疮。

编辑本段

偏方

多年冻疮

鲜山药和赤砂糖,同捣搽之。

脚上冻疮及冻伤溃烂

秋茄根煎汤,趁热洗,每天2—3次。如破皮用螃蟹壳烧灰撒之。

一般冻疮

① 蜜陀僧、桐油调敷。

② 黄蘖用乳调敷。

③ 轻者:大蒜瓣、茄根秸各1把(约60克),水熬洗。重者(破皮成疮者):大蒜烧透(柴火),糊患处。

④ 冻僵硬的蝗虫(蚂蚱)数只,将足、翅去掉,放在铁勺内焙酥,研成细粉,用香油拌成糊状,晚上用温水洗患处后涂抹。

⑤ 活麻雀1只,将头割开,挖出脑子,涂抹患处,接着揉搓2—3分钟,过10小时左右,再抹1次,连用2—3次(适于未破皮者)。

⑥ 霜打过的茄子棵和麦苗(多少均可),放在盆里烧水,洗烫患处,每天1—2次,连3—4天。

⑦ 山楂60克,烧熟搅烂,敷患处。

⑧ 萝卜皮煎水加硫磺熏洗患部。

⑨ 疮已溃者,可用马勃粉适量,与凡士林调匀后敷患处。

⑩ 鲜生姜外搽过去生过冻疮处,一日2—3次,可预防。

冻耳

生姜熬膏涂。

手足冻疮

① 老丝瓜烧存性,加猪油涂之。

② 蟹壳烧灰,麻油调搽。预先以萝卜根、橘皮煎汤熏洗。

6、 冻疮溃烂

① 盐水常洗。

② 猪后蹄烧为灰研面。以猪脂合敷患处。

③ 马勃1块,或马勃膏(马勃20克,凡士林80克),外敷,每日1次。

④ 山楂片120克,炒成炭(存性),研为细面,凡士林60克,溶解与细面混合搅匀,洗净伤口,用纱布涂药外敷,2日换1次,生肌止痛。

⑤ 柿子皮60克,烧存性研面,与熟菜子油适量,调匀,涂患处。

⑥ 白芨、柑子皮各9克,共研细末,桐油调敷患处。

⑦ 龙骨与上焙灰存性,调麻油外敷。

⑧ 煅蚌壳研细末,撒患处,用纱布覆盖包好。

寒冻肿痒

羊肉、葱(细研)各250克,以水5升煎至3升,去渣温洗,每日2—3次。

冻疮初起

① 松香60克,黄蜡30克,二味熬匀,瓦罐收贮。用时先以热汤洗患处令皮软、拭干,将上药于慢火上烊化后涂之。 ② 花椒面,硫磺面各15克,涂患部。

③ 白果树叶,煎浓汤,洗患处。

④ 大蒜,加点红辣椒,煮水洗。

冻疮初起未溃

① 辣椒秧或茄子秧3棵,水煎后,熏洗患处半小时,每日2次。

② 艾叶6克,葱白(带须)7根,花椒7粒,水煎洗患处,每晚1次。

③ 辣椒、生姜、白萝卜。将辣椒的里层贴在冻疮处磨擦,或用生姜汁擦,将萝卜切成厚片,烤热后磨擦,1日3次。

④ 醋煮热,趁热湿敷患处,一日2—3次。

⑤ 酒90克,加姜片15克,浇开,洗擦患处。

⑥ 茄根或茎,叶煎水,先熏后洗,并作湿敷剂。

冻疮破溃

① 黄丹120克,熟石膏18克,共研细末,或将药粉直接撒在疮面上,或用油调,或用凡士林配成20%软膏贴敷。

② 干姜片(炮微黄)、枯矾各等份,共研面末,撒少许于患处,每日或间日换1次。

冻伤起水疱

土豆、食盐少许,半土豆烧熟加食盐一起,捣烂涂患处。

冻疮溃烂不敛

活蟹烧存性,研细末,蜂蜜调涂,一日更换2次。

冻疮红肿、发痒

茄子梗、蒜梗各适量,切碎煎水洗烫,每晚1次。

编辑本段

结语

冻疮是人体受寒邪侵袭,气血瘀滞所致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相当于西医的冻伤。根据冻伤的部位不同分为全身性冻伤和局部性冻疮。全身性冻伤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亡阳气绝为主证;局部性冻疮以局部麻木、痒痛、肿胀,甚则水疱溃烂为主证。寒凝血瘀证,治宜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寒盛阳衰证,治宜回阳救逆、温通血脉,方用四逆加人参汤;瘀滞化热证,治宜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用四妙勇安汤加黄芪、地丁、公英、延胡索、乳香、没药等。局部性冻疮宜配合外治疗法,全身性冻疮宜采取全身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