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儿童发烧怎样处理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以上所描述孩子的症状分析:

指导意见:

注意是否是病毒性感冒,扁桃体炎,中耳炎的可能,也可能是症状不明显的肺炎啊.看医生,诊断清楚.再说治疗啊.当然首先要及时控制体温,然后针对原因治疗啊.

退热药应作为家庭小儿必备药,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有“泰诺林,泰诺,美林,小儿百服宁咀嚼片”等等,可据不同年龄段选择备用,当体温超过38.5℃时使用,也可备上羚羊角粉或胶囊,在小儿高热时配合退热药防止抽搐发生;应给予多饮温水,也可采用冰敷,酒精擦浴大血管的地方等物理降温方法;经退热治疗,家长应给小儿复测体温,确定热退或体温处于下降期;既往有高热抽搐史的小儿,应在发热早期即到医院就诊.有哮喘史,蚕豆病或未使用过退热药的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

生活护理:

建议您最好及早到当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为好,查明原因在对症治疗.

病情分析:

孩子发烧,别急于降温

首先别忙着退烧,而是要先搞清楚孩子发烧的原因.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异常情况.同时,发烧也是我们身体对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因此,发烧不完全是坏事.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烧,就不要急于马上退烧,否则会掩藏真正的病因.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另外,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烧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烧的真正原因

指导意见: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或者尽管你采取了很多措施,孩子的体温仍旧没有降下来,就需要给宝宝吃一点退烧的药物了.但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建议: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再给孩子吃退烧药.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热惊厥史,不妨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又产生新的问题.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退烧药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退烧药包含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1.水剂:较温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美林滴剂,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2.锭剂: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几乎不再使用.普拿疼这类退烧药锭剂,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问题,一般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每日不可超过150毫克.

3.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当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数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使体温降太快,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过度使用栓剂也有引发胃溃疡的案例.(注:6个月以下小宝宝不宜使用退烧塞剂,且1岁以下建议少用,由于塞剂退烧效果十分快速,因此,要避免过量,以免小朋友体温急速下降.若用塞剂,一日不宜超过三次以上,否则容易过度刺激肛门内的肠粘膜而造成拉肚子.如果小朋友已经有腹泻症状也不宜再选用塞剂退烧.)

4.针剂: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会过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退烧针所作的过敏试验,因此除非无法使用口服退烧药(如严重呕吐或禁食中)且无法使用肛门塞剂(如严重腹泻),用尽方法仍无法退烧,最后一步才会考虑打退烧针.

生活护理:

发烧初期的食疗法

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或夏桑菊等清热解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