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失智者总在傍晚走失?10个降低「黄昏症候群」的妙方
杜爷爷在老伴过世后,家人担心他一个人会孤单,3个子女就安排轮流把他接到家里照料。没料到,杜爷爷每到傍晚时,总是吵著「要回家」,即便一再劝他好好待在家里面,他还是想往外跑。有一天趁著其他人不注意时,就自己一个人出门了,家人事后发现杜爷爷并没有回到老家,众人急得到处找,半天后才由警察送他回来。
其实杜爷爷的状况,是失智症者中很典型的「黄昏症候群」。(爸爸,怎么不见了?)
失智症患者由于认知能力逐渐退化,会因外在环境的变化,例如黄昏时天色逐渐变暗,而引起不安、焦躁等状况,也可能由于认知退化过程中,原有的生理时钟被打乱,到了黄昏就以为该睡了,或是该做什么事,而产生情绪上的困扰。
一般来说,中度以上的失智长辈,较容易出现「黄昏症候群」,除了坐立不安、焦躁易怒、来回走动,甚至会意识混乱、妄想等,有的还会有特定的「重复性行为」。像有案例每天会去关窗户,并用报纸把窗上玻璃贴起来,还用晒衣夹把窗帘夹起来,让照顾的家人困扰不已。(失智父母,台湾最需要一起寻找的宝可梦)
10个小方法,降低黄昏症候群危害长辈出现黄昏症候群,除了增加照顾上的负担,也会大幅提高走失的机率,让他陷入危险中,在因应上,不妨参考以下几个建议:
傍晚后,要增加室内的照明,并减少阴影出现的状况。 白天虽然可以小睡休息,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品质。 减少噪音及其他安扰的状况。 出现症状时不宜直接阻止或责怪,可以用对方喜欢的东西或食物,吸引他的注意。 生活规律也有助减少状况的发生。 安排一些小活动,家人跟着一起做,大多能有效缓和情绪。 减少 *** 性的食物、饮料,例如咖啡、茶等等。 应多关心长辈的身体状况,疾病或不适也可能影响这类的情绪问题。? 在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大门开启的难度,避免长辈不期外出,或是配带电子手环,以防意外发生。 家中多布置长辈喜欢的东西,例如家具装潢的颜色选择,温馨或特别喜欢的照片,以及播放老歌或以前常听的音乐等等。除了上述这些方法,良好的陪伴是照顾失智长辈的最重要的一环,当家人因工作或其他因素,无法长时间陪伴时,不妨考虑定时请合格的照顾服务员,来家中陪伴长辈,或是以「艺术辅疗」的方式,来改善失智长辈的情绪困扰。若怀疑长辈有失智倾向,仍应尽早就医寻求协助,以缓和或控制状况的发生。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