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对肝癌是如何理解的

根据肝癌的病程和症状,结合历代医籍的论述,该病可归属于中医“肥气”、“积”、“癥”、“臌胀”、“黄疸”、“呕血”、“便血”等疾病。  ○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战国《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汉华佗《难经》  历代医家还详细描述了癥积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  ○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 汉华佗《难经》癥,腹中坚硬,按之应手,谓之癥也。——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经络受病,入于肠胃五脏积聚,发伏梁、息贲、肥气、否气、奔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按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夫癥者征也,血食凝阻,有形可征,一定而不移。——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已。——战国《内经》  ○坚者消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战国《内经》  ○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故治积者,当先养正则积自除……邪正盛衰,固宜祥审。——金张元素《活法机要》  ○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较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肝癌早期:辨证以邪实为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而正虚脾弱为辅。  ○肝癌中期:辨证多正虚、邪实并重,脾虚气弱,血瘀痰结。  ○肝癌晚期:辨证元气大亏,病邪实盛。气血亏损,脾胃不和,气滞血瘀,痰湿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