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辟谷的正确方法

辟谷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术,即不食五谷杂粮,通过吸收自然精华之气,而进行减肥,排毒等系统的养生方法。《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有:“目连语耆婆曰。有弟子病当云何治。耆婆答曰。唯以断食为本。”在我国辟谷起源于先秦,唐朝时比较流行,如今在修炼和健身领很多人在追捧。 国外也有断食锻炼方法,都源于辟谷的概念。但不吃不饿且精神好的状况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必须在有经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适得其反,为此我们推出几位法师开示及相关论点,供大家遇到此类问题时学习参考。

实际上过午不食,加上适当的运动量,就不需要辟谷(师父指主动辟谷的行为)。在佛门里边为什么很少听说“辟谷”这个词呢?因为很多人长期过午不食,再加上静坐、跑香,他就完全不需要“辟谷”了。

当修到一定程度,胃气充满了以后,就不需要食物了(有的是短期不吃,也有的长期不吃。)我们五脏六腑的元气,都是通过胃产生的。大家都知道,我们从嘴里吃进的食物,首先是贮存到了胃里面,通过胃的研磨、胃液的消化,再输送到小肠,营养在小肠被吸收以后,再输送到各个器官里面去,糟粕就被排出了体外。五脏六腑通过吸收营养产生元气,同时又有排泄的功能。

静坐的人,或者有些意志比较薄弱——暗示性强——的人,通过别人的诱导(譬如说“气满了不思食”这句话对他产生了心理暗示),就由心理影响生理,他就可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

也有的人是的的确确生理的元气充满了以后,他不需要外来的食物来补充营养,体内贮存的能量已经足够身体受用了。就像有些动物在冬眠以前,有一两个月吃得非常多,就是为了让身体蓄积能量。一到了冬天,它就封口了,就不吃了,把体内贮存的能量拿出来供身体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