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谈家庭教育(一)

看了曾仕强讲家庭教育的讲座,他的第一节课给我很大启发。

曾老师说,三代同堂是最正常的家庭结构。我们一味学习美国,美国的老年人生活是很凄凉的。

为什么三代同堂很正常呢?孩子可以直接看到父母是怎样对待祖父辈的,孝顺不用言传,你怎么对待父母,孩子将来就会怎么对待你。

三代同堂由老、中、少组成,这也是基本的社会结构,孩子从小成长于此,自然能增强社会适应性。

在中国,最小的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庭,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文化的地方。一味学习国外的生活方式,其实并不适应。

我就一直羡慕那些亲自照顾孩子、不与父母交集太多的家庭,认为祖辈总想插手,总是溺爱。

其实,只要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界限,尤其是父母辈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爱,这些矛盾是可以缓解的。

当然,三代同堂并不一定住在一个房檐下,可以住得很近。用曾老师的话说, 关键是你的心里有父母。

在这节课里,曾老师还讲到,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教小孩子惜福。

中年人努力工作,是在造福,造福越多,晚年享福越多。小孩子和老人是在享福,但小孩子必须懂得惜福,不然父母多大的家业,不懂珍惜,早晚也是败掉。

关于工作,曾老师说,不要总想着多么辛苦,不要产生对抗的情绪,而要轻松应对。

工作就是造福,造福他人、造福社会,就是在造福自己。年富力强时多造福,晚年才能享福嘛。

现在生活条件好,孩子很容易不懂珍惜。当时为了给孩子买写字桌,我看上了一款上千的功能型的,爸爸却相中不到200块的实用型的,放在家里也不占地方。

当我犹豫的时候,在郑渊洁谈家庭教育那本书里了解到,他给女儿选择的小学是条件不好的郊区的,舍弃了他家门口好的学校。他说这样女儿懂得珍惜,知道什么是条件好。

因为郊区学校的伙食问题,他的女儿最后转到了国际学校,一直称赞学校条件好。

最终我同意了爸爸的看法,教育孩子不是越贵越好。

现在物质条件太好,吃的、穿的、用的,只要是涉及孩子的,都有人不计成本选择最贵的。

选择最贵的,面对孩子就安心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如何教育引导孩子,更好地陪伴孩子,这也是一种安心。

我选择多学习,适当适时合理地给予金钱和物质的投入,与孩子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