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里说棉被加水可以挡住子弹,是真的吗?有科学依据吗?

其实,这抗日战场上?棉被挡子弹?的奇特情节,可不止出现在?抗日神剧?里,很多公认真实反映历史的经典抗战电影里,也有类似桥段。比如拍摄于1963年的抗战老电影《小兵张嘎》里,民兵战士冒着日本炮楼的机枪扫射浴血冲锋时,就是顶着棉被?硬扛?日军的子弹。而《小兵张嘎》的主创崔嵬等人,都是亲历抗战战场的老艺术家,这奇特一幕,堪称多少亲历者的战场记忆。?

而如果翻看史册的话,就更可以发现,?棉被挡子弹?这事儿,竟在中国有好几个世纪的历史。明代中后期时,手持鸟铳窜犯东南沿海的倭寇,曾给沿海军民带来多次杀伤。棉花,也就成了许多人眼里,对付鸟铳子弹的?法宝?。明朝文学家朱国桢的《涌幢小品》里就记载,用七斤棉花浸泡晒干后做成棉甲,就能?鸟铳不能杀伤?,堪称明朝版的?防弹衣?。

当然,朱国桢毕竟没上过战场,这防弹效果,也有夸张成分。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打响前,为对付日军的鸟铳,明军入朝作战前,还专门做过实验:在露天挂一些高七尺浸湿了的大棉被,然后拿鸟铳瞄准了打。结果在八十步的距离上,鸟铳就能击穿两层棉被。五十步的距离上,鸟铳更能击穿四层棉被能防弹不假,但效果真有限。

而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却开发出了最正确的?棉被防弹?操作:用轻木做成盾牌,名为?刚柔牌?。外面钉上牛皮,牛皮里外贴上棉花,然后用油厚涂,四十步外的鸟铳子弹,完全可以挡住。但这玩意虽说好用,却是价格不菲,一个?刚柔牌?就得五两白银,很难大规模普及。

所以在那个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里,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中后期,棉花棉被常用来防弹不假,却都是和牛皮、纸甲、渔网、铁甲等物件配合使用,作为防弹时的补充材料。比如明末清初的精锐军队,就常在铁甲外面披上棉甲,即?身披厚绵?来防弹。清王朝驱逐沙俄的雅克萨战争里,林兴珠的藤牌兵,还有?滚被?的战术,即扛着棉被来阻挡俄军火枪子弹。不过,即使在那个年代,?棉被挡子弹?这事儿,也是个玩命的事儿。

到了近代战争时,面对杀伤力更强的近代枪炮,棉被当然也更挡不住,这一类操作,也基本销声匿迹了。但是,抗战敌后战场上的情况,却还是不同。

在力量悬殊的敌后战场上,根据地军民们的大难题,就是火力差距。抗战初期时,即使是八路军的正规军,也很难做到战士们人手一条枪。《周士第回忆录》里记载,即使是120师这样的部队,1937年全师九千多战士,却也只有五千多支枪。地方游击队民兵等武装,那更是枪械稀缺。遇到?拔据点攻炮楼?这样的攻坚战,面对日伪军的优势火力,既然不能火力压制,就只能迎着子弹冒死冲锋。

于是,曾在古代战争里,用于?挡子弹?的棉被,这时又派上了用场:造防弹用的?土坦克?。

以很多抗日老兵的回忆,这种用棉被制成的?土坦克?,通常都是把打湿了的棉被,铺在八仙桌上,然后顶着八仙桌冒着敌人弹雨往上冲。有时找不到八仙桌,也会在打湿的棉被上填上厚厚的土,然后顶着棉被冒死冲锋。像个别?抗日神剧?那样,直接顶着棉被往上冲?那基本就是送死。1963年经典老电影《小兵张嘎》里,就形象还原了?棉被挡子弹?的真实操作。

而如果要用?八仙桌加棉被?挡子弹时,那通常是由四名战士组成突击队,把湿棉被铺在桌面上,然后?每个人举着八仙桌的一只脚?往前艰难前进。这种战术,往往用在爆破敌人炮楼时。南昌的新四军抗战老兵李国富就曾回忆:1944年11月,新四军攻打西堡的战斗里,他与三名战友组成突击队,顶着捆有棉被的八仙桌,向日军炮楼发起冲锋,虽然成功完成了爆破任务,却遭到侧面日军火力射击,两名战友倒在血泊中,他自己也被子弹打中肺部,几乎九死一生。

而八路军老兵郭进财的回忆,更形象说明了?棉被挡子弹?的效果。1945年5月,作为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七分区战士的他,与战友一起奉命炸日军碉堡。他趁着夜色扛着捆有湿棉被的八仙桌,一口气冲到铁丝网前。却正巧一颗子弹打在他背上的棉被上。当时他感到?背部遭受了一下猛击?。事后才知道,那颗子弹直接穿进了棉被,停在离他背部十厘米的地方。

如此?神奇?的?挡子弹?效果,背后却是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一次次悲壮的牺牲。抗战的胜利,哪里是靠了?棉被挡子弹?的?神剧?,全是靠了那么多明知九死一生,却敢于扛着棉被冲上去的、可敬的中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