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加盐有什么功效
没什么特别的功效,取决于个人的口感和习惯问题。
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
唐代茶学家陆羽写《茶经》的时候,他保留了加盐的习惯,水煮开了之后,先调盐,盐调好了以后,再根据个人喜欢的浓淡来下茶粉。
扩展资料
按照唐代“茶仙”陆羽的说法,中国人吃茶的习俗,可上溯到传说中遍尝百草、教民稼穑的神农氏。云南民间则另拜诸葛亮为茶祖,传说他当年征伐孟获时,用茶治好了水土不服的蜀国将士,令茶的妙处为世人所知。
事实上,在唐代以前,茶叶的产地、产量及运输条件都极为有限,仅有南方产茶区的少数清谈家惯于以茶润嗓,或有个别标榜朴素的贵族以茶代酒。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茶是陌生的,饮茶也谈不上享受。
相传东晋时有一位名叫王濛的士大夫酷爱以茶待客,客人苦不堪言,每回登门前必抱怨“今日有水厄”。此后还有一位叫王肃的南方文人,曾因饮茶成瘾而得名“漏卮”(即破漏的杯子),不料投奔北魏几年后便“倒戈”,将茶贬为“酪奴”。
据说这时已有突厥人在北方边地以物易茶,但总体而言,因着出产及运输等限制,吃茶在这一时期仍属“非主流”。
及至唐代,茶叶的种植规模与产量激增,得益于漕运改革,产自南方的茶叶沿运河大批北上,北方人民对茶叶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尤其此时禅宗盛行,禅修者推崇心境清明,忌惮昏沉睡眠,故此有提神奇效、享有“不夜侯”美誉的茶,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僧侣文人参禅、谈禅时不可或缺的良伴。
一些人还将茶与禅宗祖师菩提达摩联系起来,说达摩法师曾发愿九年不睡,又割下眼皮掷于地上,结果该处长出了茶树,助他得偿所愿。
在数百年后的荷兰,莱顿大学的庞德戈教授替东印度公司引进的中国茶打广告时,也着重赞赏茶“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其能征服人类的大敌——睡魔”。俄罗斯的贵族们起初饮茶,也是为了防止在做弥撒或杜马开会时打瞌睡,在这些精英的热情举荐下,饮茶开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中国网--泡茶注意三个要素
光明网--茗碗自赍持:茶的古今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