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零食怎么补救
贪食症的特征是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有些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也会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极端的措施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进食障碍。
贪食症近年来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大多暴食病人都反应,暴食可以缓解情绪,在暴食的过程中可以什么都不去想,可以避开压力,不再想对食物和体重的控制,这也让她们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自我,宣泄自己的情绪。但是很快积极的情绪很快就会改变,由于对体重及体型以及不良进食行为的担忧,也会产生更重的内疚感和自卑感。
由于贪食症病人能认知自己的行为不正常,这也意味着大多数的贪食症患者愿意配合治疗,也能够认识到该问题的带来的不良后果。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研究表明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以减少56%的暴食行为,而使用安慰剂疗法只能减少11%。也有一些病人因为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中断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这也是最早用于治疗该症的方法之一。主要是为患者了解暴食的危害及正常饮食的益处,制定有规律的饮食计划,计划好3餐,及合理的加餐。也要使用行为认知疗法改变病人对体重及体型的过分关注,纠正病人的歪曲认知。这一方法对一些有强烈治愈信念的病人,短期内预后效果很好,但是在治愈后,患者的生活出现应激事件时,复发概率也较高。
人际关系疗法:这种疗法着重于改善人际关系而不涉及其他的治疗主题。很多贪食症病人缺乏自我价值感,常常感到自己是被忽视,因无法控制进食行为,自觉一无是处。研究表明提高自我的价值感,理论上可以较好的帮助病人摆脱贪食困境。随着人际关系的改善,也有助于分散病人的精力,有转移注意力的作用,也可减少病人吃的过多关注。
森田疗法:有研究表明森田疗法适用于非神经性的贪食症病人,其治疗的关键时控制病人的呕吐行为,从而间接改善病人的贪食欲望。很多病人的想法是,我虽然吃了,只要吐掉,尽量吐干净,就是安全的。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短期的药物治疗、认知治疗,综合这两种疗法的治愈率较高。
有一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饮食已经是一种病症,或者患病却不敢去治疗。因此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