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疽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脑疽的病因病机 5 脑疽的辨证治疗 5.1 实证 5.2 虚证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脑疽的穴位 2 治疗脑疽的方剂 3 治疗脑疽的中成药 4 脑疽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脑疽 1 拼音
nǎo jū
2 英文参考carbuncle in nap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nape carbuncl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erebral carbunc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脑疽(nape carbuncle)为病名[1]。出《集验背疽方》。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属虚者又称为脑烁[1]。是指生于项部,易致内陷的有头疽[2]。
4 脑疽的病因病机脑疽患部为督脉、膀胱经之循行处,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1]。由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1]。
5 脑疽的辨证治疗 5.1 实证脑疽初起患部色红发热,根束高肿,疮头如粟米,一个至多个不等[3]。疼痛剧烈,身热口渴,便秘溲赤,脉洪数,舌红苔黄者为实证[3]。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3]。可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外用金黄膏贴敷,腐肉不去用九黄丹或五五丹;若疮面大,腐肉难脱,则应手术切除,腐去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3]。
5.2 虚证初起疮形平塌,根形漫肿,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脓迟,脓质清稀,神疲少食,面色无华,脉数无力,舌绛或淡者属虚证[3]。若偏于阴虚者,内服竹叶黄芪汤;若气血双虚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同时可加桑柴火烘法[3]。
有的文献记载本证患部忌灸及热烘法[1]。但当急灸足三里穴5壮,气海穴3~7壮,仍服凉血化毒药;或以骑竹马灸法灸之[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