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膜炎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结节红斑 4 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5 症状 1 拼音

zhī mó yán

2 概述

脂膜炎是皮下脂肪组织反复发作的结节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坏死,又名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病。比较少见。可分为间隔脂膜炎和小叶脂膜炎两类,前者包括结节红斑及其变型、亚急性移行性脂膜炎,主要病变是脂肪小叶间隔及小静脉的炎症;后者则包括反复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硬红斑、胰腺疾病性脂膜炎及系统性血管炎时的脂膜炎,病变累及脂肪小叶中央小动脉,炎症可波及全小叶。

本病可能是机体对某些外因,如外伤、寒冷、毒性物质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多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和服用某些药物之后,可能在上述因素影响下产生对变性脂肪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患者伴发血管炎,可能是变应性血管炎的一种。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脂肪组织水肿、细胞浸润、坏死、血管周围炎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3 结节红斑

多发于儿童及青中年女性。表现为小腿伸侧对称性皮下结节,直径0.5~7.0cm,局部有红肿热痛,治愈后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但无脂肪萎缩。可有低热、乏力、关节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单一皮下结节可于数日消退,但新的皮损可不断出现,迁延数周或数月。伴发全身疾病者,常呈慢性或复发过程。在我国约1/3病例伴发于结核菌或链球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等霉菌感染、全身性结节病亦可伴发结节红斑。对有明确病因的病例,治疗应针对原发病;病因不明时,可予对症治疗,包括抬高患肢,使用非激素类抗炎药。本病不累及内脏,预后良好。

4 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多在40~60岁发病,女多于男,为3:1。皮下结节主要在下肢、臀部或躯干,大小不等,局部有红肿热痛,有时形成溃疡,愈合后多残留瘢痕和皮下脂肪萎缩。部分病例炎症累及腹腔或腹膜后脂肪组织,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肠穿孔。骨髓受累时可有骨痛、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个别患者病变波及心包。患者多有发热、消瘦、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症状缓解,但常可复发。仅累及皮肤者,预后良好。偶有内脏受损者,则可致死。

5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