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寒偏方博客
299、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 茯苓三两(甘平) 人参二两(甘温) 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刘渡舟
少阴阳虚有别于阴虚有热,背恶寒不同于白虎加人参汤的背微恶寒。背是阳之府,附子汤的阳虚恶寒,口中不干燥,不同于白虎加人参汤。这里是一证二方,用灸法补充阳气,为附子汤争取时间。这里少阳病在背恶寒的时候,阳气就虚了,要见微知著。
本条是附子汤第二证,太阳和少阴差别由此条可见。身体疼痛,骨节疼,发热脉浮紧者,是麻黄汤证;现在再加上手足寒,脉沉,说明少阴阳气虚,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所以骨节身体疼痛。这里和麻黄汤证有虚实、表里的差别,这里用附子汤补阳去寒。如果这条有反发热,则是麻黄附子细辛汤或者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汤两条,一个是以阳虚背恶寒为主,一个是手足寒,脉反沉,浑身疼痛为主,一个是阳虚恶寒,一个是阴寒盛导致的浑身疼痛,这是附子汤的治疗作用和范围。
胡希恕
刘志杰
少阴病,表虚寒证,口中和是里有寒饮,后背恶寒独重,中焦有停饮造成的。虽然没有自利呕吐腹痛,但也有太阴病,所以是一个少阴传里的太阴病。临床上后背有块地方发冷的病人,都是内里胃中有停饮造成的。口中和,就是味觉不灵敏,吃东西没有味道,黏腻不爽的意思。这个只有用热药解决,书上说当灸之,就是中脘和阿是穴。
附子汤是常用的方子,凡是胃中饱闷,食欲不振,嘴里没有滋味,后背怕冷,或者全身畏寒,微渴不欲饮,心慌不安,睡眠失调,都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