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上长 一个脓包怎么办?

关于疖的治疗

疖,俗称“疖子”、“火疖”,属于小疡毒,是发生在皮肤浅表部位的

急性化脓性疾患。多由热毒、暑热、湿热等邪毒侵袭,蕴结于肌肤,聚结而

生。干头面、发际、四肢、阴部、臀部可见鲜红色圆锥形,高出皮肤表面的

毛囊性丘疹,逐渐增大,形成结节肿胀,触之坚硬,后顶端化脓,中心形成

黄白色脓拴,未化脓时,疼痛剧烈,化脓后减轻。

治疗

西药

●疖肿初起尚未化脓时,可于患处涂搽2.5%碘酊、鱼石脂软膏、红霉素软膏、

金霉素软膏;已有脓头时,可在疖顶点涂少量石碳酸,如已破溃,可用消毒镊子

先将脓头取出,并排出脓液,再涂搽黄连素,硼酸、土霉素或新霉素等软膏。对

于面部的疖及有全身症状或疖病者,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洁霉素、

氯洁霉素、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四环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或先锋霉素等

抗生素治疗。疖肿较大、感染严重及发生败血症者,必须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

病情。疖治疗期间,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 和复合维生素B,以补充维生素。

中药

外用药:疖肿初期尚未化脓时,可用六神丸5~7 粒(视疖肿大小酌情加

减用量),研碎醋调成糊状贴敷患处。疖肿已化脓时,可用成药红膏药外贴

患处,或用芙蓉叶洗净捣烂敷患处。

验方

●僵蚕150 克。研粉,温开水送服,每次10 克,每日2 次。若吞服有恶

心呕吐者,可将僵蚕粉装胶囊服用。祛风清热,通络消肿。主治多发性疖肿。

●生黄芪12 克,炒穿山甲6 克,川芎6 克,当归9 克,皂角刺4.5 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主治疖肿。

●紫花地丁45 克,银花30 克,白菊花15 克,甘草15 克。水煎服,早

晚各一次。主治疖肿。

●当归9 克,白芍9 克,党参12 克,白术12 克,茯苓12 克,连翘9

克,金银花9 克,浙贝母9 克,生黄芪9 克,陈皮6 克,肉桂3 克,甘草4.5

克,生姜3 片。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主治疖痛。

●黄连6 克,黄柏、黄芩、栀子各12 克,银花、连翘各15 克。水煎服,

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主治疖肿。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 克,紫背天葵9 克。水煎服,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主治疖肿。

敷贴法

●冰片、红辣椒、芝麻油、生白矾、黄蜡各适量。剪去辣椒柄蒂,除净

籽瓤,椒尖向下,纳入等量冰片、白矾、黄蜡粗粉,余1/4 空隙,灌入适量

麻油,镊夹辣椒中部,点燃椒尖部,徐徐滴油于小酒杯中,以干净毛笔蘸热

油涂点疖肿,每日1~2 次。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疖肿。

●野菊花根适量,冰片少许。野菊花根,锻存性,研末,加少量冰片混匀;调茶

油敷患处。若敷上的药不脱落,则不必换药,也不需内服其它药物。清热解毒,

消肿排脓。主治疗疮疖肿。

●新鲜臭椿根树胶适量。上药置于敷料上贴患处。解毒消肿,祛腐生肌。

主治疖肿。

●垂盆草(地蜈蚣草)适量。上药30~60 克,捣烂取汁水冲服,每日1

剂;外用:鲜垂盆草60~120 克,洗净捣烂加干面粉少许,调成糊状,外敷

患处,每日1 次。清热解毒,消痈散肿。主治蜂窝组织炎。

●生石膏粉15 克,仙人掌15 克。共捣为糊状,涂患处,4 小时换一次,

连用2 天。主治疖疮。

●稀碘酊棉球数个。先用稀碘酊棉球消毒患处,换新棉球贴敷患处,外

用纱布固定,干了即换。主治疖疮。

●癞蛤蟆一个,白矾6 克。将蛤蟆去内脏,不洗,把研细的白矾放入腹

内,溶化即得。用盐水洗净患处,把蛤蟆腹部盖在患处,用一层纱布包好。

一日用两个。主治疖痈。

●鲜柳叶7500 克,苯酚1.5 毫升。柳叶洗净,加水煮三次,每次40 分

钟,合并三次滤液,浓缩至250 毫升。加苯酚1.5 毫升。即得。涂患处,每

日一次。主治疖痈。

●石膏、鲫鱼、山药各等份。将上药共捣,敷患处,每日一次,外用纱

布覆盖。主治疖肿。

●75%酒精棉球适量。将棉球放在疖肿上面,外用纱布固定,每8 小时

换1 次。主治疖肿。

火罐法

●于已溃之疖肿或痈肿局部,选取大小适宜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以吸拔脓液,

隔日治疗1 次,至局部炎症消退。主治疖肿及痈。火罐应尽量避免放在大血管浅

在区、心尖部、面部、乳头及皮肤细嫩的部位,如果非拔不可时,应使罐内负压

小,留罐时间短。拔罐后如果局部出现水泡,应用消毒过的针,小心挑破,枚出

液体,涂上龙胆紫。如出现晕罐,应使病人平卧,取头低脚高位,同时针刺人中、

合谷。

刺络(刺血)拔罐法

●主穴:灵台。配穴:依据疖的部位循经取穴,如生于面口者配合谷,生于颈后

及背部者配委中,生于上肢者配曲池、外关,生于下肢者配足三里。取正坐位,

患者双肩下垂,背部暴露,医者左手拇、食二指将灵台部位捏住,右手持三棱针

挑刺,使其微出血,挑刺后拔火罐10~15 分钟,委中部位有静脉瘀血时,应刺

出血,无静脉瘀血者,可按上法挑刺委中出血,余穴常规针刺捻转手法留针15~

30 分钟,5~10 分钟行针1 次,间日治疗1 次。主治疗疖。

●病灶局部,委中。在溃烂化脓的疮口周围,用毫针点刺,然后再拔火罐,留罐

10 分钟,等罐无力时起罐。委中穴点刺出血(用粗针或三棱针),每隔2~3 天

1 次,一般经3 次治疗即可痊愈。主治发际疮。

水罐法

●将竹筒加工成光滑圆筒状,分大、中、小三种,直径分别为6、5、4

厘米,筒长9~10 厘米,筒壁厚3 毫米,竹筒一端保留竹节作为底部,另一

端开口并保持光滑平整无裂纹。使用时可根据疖肿大小选择竹筒,先检查竹

筒有无裂纹和是否平整,将其放在热水中煮沸15 分钟后,一手持无菌镊子自

筒口端将竹筒夹起,另一手持一块包布抓住筒底端,随将水甩干,迅速将竹

筒扣在已破溃的疖肿上,并稍加压,直到竹筒吸紧再轻轻松手,让其保留5~

10 分钟后取下竹筒,伤口按常规换药处理。用毕将竹筒内脓血清洗干净,再

浸泡于水中,以防干裂损坏。主治疖肿,凡是皮下组织较厚,局部较平整部

位的疖肿,且脓肿已破溃或即将破溃者,使用本法最为适宜,切开引流不畅

者亦可使用。

火针罐法

●疖肿初期,局部常规消毒后用火针从疖肿顶尖直刺1 针,深达根部,

范围较大者,可于疖体左右或疖顶端两旁向中央斜刺两针,速入疾出,出针

后让其适量出血,脓成未溃期,常规消毒后,用火从疖体或顶端快速刺入脓

腔,立即出针,然后用去底的青、链霉素空瓶置于针孔上,用注射器抽去瓶

内空气造成负压,抽出脓液,约3~5 分钟去瓶,勿压针孔,让余脓血外流,

再用敷料包扎。主治头面部单发疖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