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甜腻怎么回事

转发自网络

觉得口里甜腻的是怎么回事?

《黄帝内经》中说:

“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这就指出口甜的病名叫“脾瘅”,原因是喜欢吃肥甘之食物导致,这疾病的病位在脾,病理性质为热,如果不及时治疗,可以变成消渴病(消渴,今糖尿病范畴)。

治疗要用佩兰。此后,历代医家多承“口甜为脾热”之说。到了明朝,医家李梴《医学入门》提出“胃热导致口甜”一说。

清朝张璐补充了口甜的病机,认为脾热、脾虚、肾虚都可以引起口甘的情况。

中医临床认为,口甜有一下几种辩证类型:

1、如果口中有甜味,又有粘腻的感觉。伴有食欲减退,吃饱后肚子饱闷不适,肢体困乏,大便比较烂并且拉的不爽,粘到马桶都不好冲,舌苔黄腻。这种情况多属于脾胃有湿热,究其缘故多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滋生湿热所致口中甜味。前贤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

还有另外一个情况就是感受天地之湿热(如长夏季节),湿热蕴积脾胃,和水谷之气相搏,热气上蒸于口而出现口甜的表现。可以选用藿香、佩兰、砂仁、茯苓等治疗。

2、如果口中有甜味,食欲亢进,容易饥饿,口干喝水,或者口舌生疮,口臭,牙龈肿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这种情况属于脾胃有积热。一般中医选用泻黄散合清胃散加减治疗。

3、如果口中有甜味,伴有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大便不正常,舌干,舌苔少。属于脾胃气阴两虚。多由年老或者久病,伤及脾胃,或者是思虑过度、阴液暗耗,导致气阴两虚,虚热内生,脾津受灼,而发为口甘。这种情况可以选用四君子合益胃汤加减治疗。

如果出现口甜情况,要去医院做个血糖检查,以便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也可以试试以下的药膳调理。

1、玉竹麦冬粥:麦冬10克,玉竹10克,粳米60克,加水煮至麦冬玉竹烂熟,每天一二次。适合脾胃阴虚者。2、山药扁豆粥:山药30克,扁豆10克,粳米60克,浸泡30分钟后加水煮至扁豆烂熟,每天一次。适合脾胃气虚,食欲不振,大便溏。

3、佩兰薏米粥:佩兰10克,薏米30克,粳米50克,佩兰煮开10分钟,取汁浸泡薏米30分钟,加入粳米和水,共煮至薏米烂熟。每天一次。适合脾胃湿热,大便粘腻不爽,口甜伴有口臭者。

4、清火荷叶鸭:玉竹10克、佩兰10克、晾干荷叶一张、麦冬10克、水鸭200克,前4味中药煮沸15分钟取汁,放入水鸭,略加食盐、料酒、蒸熟吃。适合脾胃湿热年老者

——

我的体会:

今天觉口中甜腻,测血糖正常。于是下午吃一只猕猴桃(因为猕猴桃),晚饭清淡些(小米粥/青菜/罗卜/乳腐1块)。

等待脾胃热自行调理。明天看调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