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感冒了怎么办?

为什么古人得个感冒就会死啊? 我们不是抗几天就好了吗。

现在扛一下,扛不住就去吃药打针,古时候扛一下,扛不住咋办?古代的医学不发达,甚至生病不请医生请法师,生病给你面前跳跳大神你病能好么

古人生病怎么办

古人生病就看中医。古时中医也非常传统。推拿、 *** 、针灸、拔罐、刮痧之后不行才是用药物调理,最后才用手术。不像现在一来就开各种昂贵检查、然后中西药开一堆。不把脉也不看舌。推拿针灸这些传统的手法。无语了。。。

古代人感冒了开什么药

中药方

1、风邪外感,营卫不和

症状发热恶寒,有汗不解,口渴不欲饮,苔薄白,脉浮小数。

治法调和营卫,辛温解表

方药川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4.5克,茯苓9克,鲜藿佩各3克,白豆蔻3克,鲜荷梗1支

用法水煎服。

按语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故见发热恶寒有汗不解,以桂枝汤加芳宣之品,祛风辟秽,调和营卫,故热退,风邪得解。

2、风热感冒

症状发热,微咳,咽红,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桑叶6克,菊花6克,牛蒡子6克,连翘6克,桔梗4.5克,芦根15克,僵蚕6克,竹叶6克,生甘草3克,香豆豉9克,薄荷2.4克,葱白3寸6克,

用法薄荷、葱白后下,余药先煮,水煎2次,共取2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不宜重浊,这就是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的道理。此属风热感冒,故用桑菊饮和葱豉清凉透表,宣肺化痰。

3、感冒夹溼

症状感冒两周,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痒且痛,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色淡太白黄腻,脉浮微数。

治法祛溼解表

方药苏叶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壳3克,前胡3克,制香附3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4.5克,薄荷3克,荆芥3克,甘草1.5克,葱白3寸

用法一剂两煎,共取16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内经》云:“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内而后调其内。”此属感冒夹溼,治疗先宜疏解,继用和脾消滞,清利溼热。

4、溼浊中阻,肠胃气滞

症状寒重热轻,头胀身痛,胸闷不咳,舌苔白腻如积粉,脉象沉滑,二便俱少。

治法祛表里之溼

方药苍术4.5克,藿香6克,一厚朴4.5克,半夏6克,陈皮4.5克,菖蒲2.4克,大腹皮子9克,枳壳6克,生姜2片

用法水煎服。

按语此感冒为溼邪侵于表里之证。溼邪束于肌表,卫阳内郁失于敷布及温煦于外,则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胀身痛,溼浊中阻,气机失调,则胸闷,脉沉滑,舌苔白腻如积粉均属溼浊内蕴之象。故治以苍术、半夏运脾燥溼,藿香芳香化浊,厚朴、枳壳、陈皮行气宽中,以助溼邪之化除,更配生姜外达以逐在表里之溼邪。防溼郁化热,入黄苓、赤苓以清热渗溼。表里之溼解除则症自愈。

中国古代感冒吃什么药

中药方  1、风邪外感,营卫不和

症状发热恶寒,有汗不解,口渴不欲饮,苔薄白,脉浮小数。

治法调和营卫,辛温解表

方药川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4.5克,茯苓9克,鲜藿佩各3克,白豆蔻3克,鲜荷梗1支

用法水煎服。

按语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故见发热恶寒有汗不解,以桂枝汤加芳宣之品,祛风辟秽,调和营卫,故热退,风邪得解。

2、风热感冒

症状发热,微咳,咽红,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桑叶6克,菊花6克,牛蒡子6克,连翘6克,桔梗4.5克,芦根15克,僵蚕6克,竹叶6克,生甘草3克,香豆豉9克,薄荷2.4克,葱白3寸6克,

用法薄荷、葱白后下,余药先煮,水煎2次,共取2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不宜重浊,这就是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的道理。此属风热感冒,故用桑菊饮和葱豉清凉透表,宣肺化痰。

关于治感冒的古代偏方

治感冒民间偏方

只要大家按我以下写的去做,不论是孩子、成年人还是老人的感冒,是不需要吃任何的药物,都能很快治愈感冒。

刚刚有一些感冒的症状,如身体感觉发冷了,或是感到头痛、头晕、头重了,或是身体的疲乏及酸痛,或是总流清水鼻涕、或是咽喉已有疼痛时就要及时处理。

尽快排出病毒︰西医说感冒的致病原因是病毒,而病毒至今没有特效药,所以你就不必去想着用吃药解决,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喝温开水,一天喝上几大杯的温开水,多上几次厕所,是排出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如咽喉肿痛明显时可以在温水中稍稍加一点盐,喝这种淡淡的温盐水,能很快缓解咽喉的疼痛。

1、尽快排出寒气︰受凉是感冒的诱因,只要有手脚冰凉的情况,肯定是受凉了,尽快排出寒气是治愈感冒的关键。食疗中的葱姜蒜是排寒最好的食物,有的人喜欢用几片生姜加上一勺红糖煮水喝去寒,有的人喜欢用几颗葱煮水喝发汗去寒,当受凉又伴有咳嗽时,在生姜红糖水中加入几瓣大蒜一起煮,喝下能祛寒、止咳嗽。总之,不论是用葱姜蒜祛寒,还是吃上一顿热辣辣的火锅祛寒,都能很快增加身体内的热量,让毛孔开放,透过出汗排出寒气。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温水泡脚出汗排寒,效果同样不错,受风寒严重时,可以一边喝着生姜红糖水,一边泡脚,一定要用桶泡,更容易出汗。也可以取清艾条1/4根,撒碎后放入桶中,用滚开的水冲泡化开后,再加入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冒汗,再多喝温开水,寒气同样很快能排出。

2、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只要是有感冒症状了,一定要及时休息,这是减轻病情,让身体尽快恢复的关键。一般经过大量的喝水,喝几次温热的葱姜蒜水,再泡脚出汗祛寒后,尽早的休息,第二天身体基本就能复元了。

3、感冒后浑身酸痛怎么办?

浑身酸痛说明体内寒溼重,一定要多喝几次生姜红糖水,生姜可以多放。一次放上6~8片都可以。

4、感冒后发热了怎么办?

感冒后发热了要看手脚的温度。虽然体内的温度已超出了正常的体温,但手脚仍是冰凉的,说明体内的寒仍重,仍需要喝生姜红糖水,发热时再加上1~2颗葱一起煮,利于发汗。如果体温偏高,手脚已不再发凉了,这时要停喝生姜水而大量地喝温开水。一般发热都在夜里,很多人就不喜欢在夜里喝水,怕尿多,

影响睡眠,只要是发热,不要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必须多喝水,这是快速降温,快速排出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当你全身发烫,几大杯的温水喝下去,再尿几次后,能明显地感到身体容易出汗,只要一出汗,体温就能很快的降到正常。然后再注意休息,盖好被子,防止受凉。

5、感冒后第二天的处理很关键。

一般经过头天的紧急祛寒、发汗、多尿的方法处理后,第二天的身体基本就能恢复正常,但身体比较虚弱,这一天的处理很关键,关系到是否反弹的问题。首先要看舌苔,如果舌质仍发白,这一天再喝一次生姜红糖水巩固一下,同时仍要多喝温开水。第二,饮食很关键,这一天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可以吃鸡蛋、猪肉及各种性平的菜蔬,不能吃鱼、虾等上火的食物,也不能吃山药等补虚的食物,吃这些食物后,特别是孩子,又会再发热。第三,这一天的休息也很重要,不要过于疲劳。

如果第二天身体感到明显疲乏,虚弱,可以吃鳝鱼,补虚而又不上火,这时的鳝鱼只能烧红烧鳝段或烧汤,不要加姜葱,只放少量的蒜调味就可以了。成人可以吃当归粉,一天两次,一次半勺或量稍稍比平时多一点,能很快恢复体力。

咳嗽的天敌

咳嗽治疗的51个偏方

近来,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咳嗽感冒,现将此方与大家分享,最好还是当心身体,切勿感冒!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

谁知道古代的人感冒了 是怎么擦鼻涕的?

古代人手里都会有个手帕,他们都是用这个的。节止日前,小孩子还是有用的

外国的古代人生病了怎么办?

有的是放血 有的是喝威士忌 也有巫术 巫医

古代怎么治伤风

在汉朝的时候,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因为家里很多人患外感病死去了,因此他发誓要搞清楚这种病,就收集

了当时很多的医书,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了《伤寒论》这本书,这本书里,张仲景把人体的防卫系统分成

了六个层次,他论述的是当寒邪来袭击的时候,这六个防卫系统会出现的问题,并谈了应该如何解决,我客观

地凭借这个事情,张仲景分出的这六个防卫层次是非常恰当的,现在我们说,这是一种系统论的划分方法,而

且,张仲景开出的方子也非常的精辟,应该说,这些方子只要用得对证了,其效果经常让开出方子的医生自己

都瞠目结舌的,这是实话,搞中医的人都有感受。

因为来袭击的是寒邪,因此张仲景在治病的开始,选择了用辛温发散的药物(麻黄、桂枝等)来治疗,也

就是说,让大家出出汗,张仲景的意思是,就把寒邪从体表给发散出去了。

如果在体表这第一道防线没有发散出去,那么后面还有五道防线呢。

这种方法一直使用,到了清代的时候(其实清代之前就开始了),人们发现辛温发散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有的人一用麻黄等药病情就重了,于是就出现了温病学派,他们认为袭击人体的不光是寒邪,还有温邪,这

个温邪有自己的特点,应该用辛凉解表的方法来治疗(吴鞠通就是这派的),不要用麻黄,要用连翘、金银花

等凉药来治疗,结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从此,中医历史上的寒温之争就开始了,伤寒学派的说温病的是胡说八道,温病学派的说死套伤寒的方法

那是害人,总之打得十分的严重,规模蔚为壮观,各位翻开医书,可以看到很多当时的论战遗迹。

现在的人穿越到古代会因感冒而死的机率大吗

会的,所以古代人的寿命没现在人的寿命长,就是因为古人的医疗不够先进,会因为一些小病而死的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