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方有助于治疗痔疮?
方一凉血地黄汤
出处《外科大成》
组成细生地、当归尾、地榆、槐角、黄连、天花粉、生甘草、升麻、赤芍、枳壳、黄芩、荆芥。
功用清热凉血祛风。
主治一二期内痔,或内痔嵌顿伴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或内痔兼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不宜手术治疗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脏连丸
出处《证治准绳》
组成黄连240克(研静末)。
功用清热渗湿止血。
主治便血色鲜量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用法公猪大肠肥者一段,长36厘米,将黄连末装入大肠内,两头以线扎紧,放砂锅内,下煮酒1230毫升,慢火熬之,以酒干为度。将药肠取起,共捣为泥。每次3~9克,每天2次。
方三止痛如神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秦艽、桃仁、皂角子、苍术、防风、黄柏、当归尾、泽泻、槟榔、熟大黄。
功用清热利湿,祛风活血。
主治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形成水肿,触痛明显。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补中益气汤
出处《脾胃论》
组成黄芪18克,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
功用补气升提。
主治肛门下坠感,痔核脱出须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五倍子汤熏洗法
出处《疡科选萃》
组成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克。
功用活血止痛,收敛消肿。
主治内痔及内痔脱出或伴脱肛者。
用法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药液作热湿敷。
方六苦参汤熏洗法
出处《疡科心得集》
组成苦参60克,蛇床子30克,白芷15克,金银花30克,菊花60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大菖蒲9克。
功用活血止痛,收敛消肿。
主治内痔及内痔脱出或伴脱肛者。
用法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药液作热湿敷。
方七消痔膏外敷法
出处《实用外科手册》
功用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
主治各期内痔及术后换药。
用法根据症状选用各种油膏散剂敷于患处。
方八五倍子散外敷法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五倍子1个(研为细末)3克,轻粉0.9克,冰片0.15克。
功用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
主治各期内痔及术后换药。
用法根据症状选用各种油膏散剂敷于患处。
方九痔疮锭塞药法
出处《实用外科手册》
组成砒石、明矾、朱砂、雄黄、没药。
功用消肿止痛止血。
用法用药物制成锭剂,塞入肛内。
方十枯痔散枯痔法
出处《实用外科手册》
组成白砒6克,白矾60克,月石6克,雄黄6克,硫磺6克。
功用强度腐蚀枯痔坏死。
主治痔核脱出肛外的内痔。
用法用药物敷于脱出肛外的内痔痔核表面,强度腐蚀枯痔坏死脱落痊愈。
方十一傣族单方
出处傣族民间
组成桃叶适量。
主治痔疮。
用法取桃叶鲜品(老叶更佳)捣烂如泥,铺在纱布上约0.5厘米厚,贴敷于痔核上,用胶布固定。约4~6小时更换1次,连用一周。
按语傣族民间常用本方治疗外痔,效果较好,一般7~8天即愈。
方十二壮族单方
出处壮族民间
组成乌龟头1个。
主治痔疮。
用法将乌龟头焙干,研细末,用香油调后涂擦痔外。每日2次,早晚各1次,连用1周。
按语本方曾经多位壮医使用,具有特效,屡用屡验,一般连用1周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