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票房是怎么分账的

在电影市场中,制片方和影院方在分账比例上的争夺不仅体现在“偷票房”这种暗箱操作的手段上,双方前不久还出现了正面交锋。号称“营销一哥”的张伟平,单方面将《金陵十三钗》的最低票价由原来的35元提高到40元,同时将与院线分账由原来的43%提高到45%,交锋的结果以影院的完败告终。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我国的电影市场中,院线作为强势方具有一定垄断力量。就算有个别片方开始与影院“叫板”,强势提高票房分账比例,还是因为背后得到了几大院线的支持。

北京市玄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郭哲对此也表示赞同,“目前所有影片的上映环节基本上都把持在五大院线手中,除了新画面、华谊、保利博纳这种巨无霸类型的片方,一般片方是无法和院线相抗衡的”。

而对于“巨无霸”制片公司,院线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院线需要依靠这些制片方提供的"大片"帮其赚钱,如果片方不点头答应给拷贝,院线就会受到很大损失。”郭哲向记者解释,如果万达院线拥有的1000块荧幕都上不了某一部大片,意味着这些荧幕在一定程度上被空置,损失肯定会很大。

票房怎么分?

院线成本也应考虑

一张票到底应该如何分账的确是电影业界最为敏感的话题,这牵涉到各方的现实利益。制片和影院也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各界似乎都难以判断利益应向哪方更为倾斜。不过,目前双方都指着票房而活的尴尬处境的确也反映出了该市场仍处于建设不完善状态的本质。

“片方收回投资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影院放映影片,资金回笼渠道相当单一。电影频道CCTV6官方网站电影网副总经理梁龙飞向记者表示,虽然近年来很多影片叫好又叫座,但真正能收回的利润只有1/3左右。”梁龙飞透露,就连票房和口碑都很好的《十月围城》,也仍令出品方处于亏钱的状态。

对此,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副总裁方卫分析,目前演员的片酬、编剧的稿酬,还有摄制组运行的综合费用等成本都在持续上升,这给制片方造成很大压力。“片方对于成名的影星争抢激烈,有些电影大腕的片酬被不断推高,但就算这样,片方也仍不敢轻易全部起用名气不大的"潜力演员",担心他们缺乏票房号召力,而这也是目前片方相当犯难的地方。此外,制片方也越来越体会到剧本的重要性,往往不惜掷下重金,花钱请高水平作家写剧本、修改剧本。”

实际上,以院线方的角度来看,成本压力并不小。梁龙飞认为,有的电影上线之后,虽然表面上看似能够获得很高的票房收入,但是影院在年终结算时就能发现,“高票房”也会出现收入难以维持成本开销的局面。

对此方卫表示,影院成本主要来自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影院硬件改造费用,包括旧影院改造成新影城、单厅改造成多厅、建筑装修、声学装修等等;第二部分是电影放映系统的不断增加和更新;第三部分是影院的日常运营经费,包括职工工资、日常开销、促销活动经费等等;最后则是租金,一般的影院都建在城市综合体、商业繁华区内,在这类地区,多数院线在很多城市往往没有房产,不得不租用业主的空间。

方卫说,目前我国院线在租用场地方面竞争激烈。每当一个城市建成一座购物中心后,不同院线就会迅速接踵而至,纷纷以提高租金的方式争取该购物中心中的影院空间,产生“拍卖效应”。“不断上涨的房产佣金压力,使得影院在票房分账上舍不得让步。”方卫表示。

可以看的出到现在为止还电影票房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分账,谁都不愿意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