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看懂什么是耳鸣?以及调理方案,耳鸣患者看过来
很多耳鸣的患者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多为零星半点,有的为纯科普,有的为拼凑药方,对真正想了解耳鸣并想治疗的患者来说,太难了!
这篇文章我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才整理出来,里面包含了耳鸣的起因,医书中对耳鸣的认识,耳鸣的症型,以及如何避免耳鸣的发生。
文章不是很长,对耳鸣患者来说可以说是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建议收藏起来慢慢体会。
在中医看来耳鸣,就是“耳中呜响”,(外科证冶全书>卷二说:“耳呜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熵熵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耳呜当辨虚实,凡暴呜而声大者多实,渐呜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味厚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且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
耳鸣的诊断要点是自觉耳内或头颅内有声音,为其主要的自觉症状。病机以内伤为主,多为实证,症见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虚证多为肾元亏虚、脾胃虚弱等。
在临床上,耳鸣跟耳聋往往是并发的。《医学入门》中提到:“耳鸣乃是聋之渐也”。《杂病源流犀烛》更明确提出:“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呜,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
由此可见,耳鸣与耳聋的病因基本相同,在治疗上二者通常合并论述。本文以耳鸣症状为主来简单分享一下相关内容。
上面我们提到 耳鸣的病机以内伤为主,多为实证,症见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虚证多为肾元亏虚、脾胃虚弱等。
故在辩证论治的时候,我们要明辨患者的虚实之症。
主证:两耳内呜响,如闻“呼呼”之声(音调较为低沉),头昏沉重,耳内闭塞闷气感。兼有胸闷脘满,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思路:清火化痰、和胃降浊。
方药:加味二陈汤或清气化痰丸。两方均具清化痰火、和胃降逆使热清痰除。
主证:耳鸣如闻潮声、风雷声(声音较响而低沉),发病常较突然,且与情志变化有关,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兼有头痛、眩晕、耳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急躁易怒、胁肋胀癌、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思路:清肝泻火,开郁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石菖蒲。本方清热泻火利湿,为治疗肝胆火热与湿热的常用方剂。加菖蒲有开郁通窍作用。若见火热壅盛,可加入大黄、芦荟、青黛之类,以增加清肝泻火之力,此即当归龙荟丸。若因肝气郁结,气机不利,但尚未化热,或火热尚轻者,宜疏肝解郁通窍,消遥散加蔓荆子、石菖蒲、香附等。
主证:耳鸣劳而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突然空虚或发凉的感觉。兼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而色萎黄,唇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思路:健脾益气,升阳清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石菖蒲,本方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可提阳之气,以达清窍。
主证:耳内常闻蝉呜声(高音调)昼夜不息,夜间较甚,听力逐渐下降,兼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白淫,食欲不振,舌质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潜阳。
方药:耳聋左慈丸加减,即六味地黄丸加入五味子以补肾纳气,兼用磁石,以重坠潜阳降火。若偏于肾阳虚可用补骨脂丸或附桂八味丸以补肾填精,温壮肾阳。
除此之外,中医还可以采用针灸和按摩穴位的方式来达到调理耳鸣的作用。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忧郁与发怒.是预防肝火上扰而致耳呜的重要方面。已有耳呜者,更要注意精神调理,不使气机郁结与上冲,以免加重病情。
2.注意饮食调理,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疾,是痰火壅结而致耳鸣之所必须;避忌辛辣灸爝的食物,对于肾阴亏虚者,是必不可少的。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对于脾气虚弱者同样十分重要。
3.注意养息,尤忌房劳过度,对于肾虚耳鸣的防治是首务之急。
4.耳呜夜间更甚者,令人心烦,妨碍睡眠者,可在睡前用热水浸脚,或以手用力摩擦两足底涌泉穴,令其极热,起到引火归源的作用,可减轻耳呜的影响.引导入睡。另外,还须注意睡前禁忌浓茶、咖啡、可可、吸烟等。
总而言之,耳鸣是一种听觉幻觉,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故在临症时必须结合全身症状进行辨证,才能做到辨证施治准确有效。
#耳鸣# #中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