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胃癌中药物治疗

1)肝胃不和证。

主证:胃脘胀痛,两胁窜痛,呃逆呕吐,脉沉而弦细,舌质淡,苔黄。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加味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香附、白芍、广木香、枳壳、厚朴、青陈皮、川楝子、降香、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黄连、木瓜、沉香。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分析:本方以柴胡、白芍、川楝子、广木香、香附、青陈皮舒肝理气解郁;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黄连、降香、沉香降逆止痛;厚朴、枳壳、木瓜和中去湿。肝胃一和,即痛减呃止。

2)气滞血瘀证。

主证:胃脘灼热刺痛,痛有定处,心下痞块拒按,口渴,发热,心烦,便干色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舌质紫喑或有瘀斑、瘀点,苔少或黄,脉细涩或弦。

治法:理气活血,抗癌解毒。

方药:加味通幽汤(《脾胃论》),桃仁15g,红花10g、生地30g,熟地30g,当归30g,大黄10g,枳实15g,厚朴15g,制半夏15g,白花蛇舌草30g,七叶一枝花30g,升麻10g,炙甘草10g,生姜汁6g,韭菜汁6g.

分析:通幽汤治疗因胃中有热,浊气不降的幽门不通。用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养血润燥;桃仁、红花活血润燥;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升麻、炙甘草升清降浊;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抗癌解毒,生姜汁、韭菜汁辛温散瘀。本方每日1剂,水煎取汁并浓缩至300ml,冲入妻汁、韭汁,分6~8次频服。宜少量呷饮,用于胃癌气滞血瘀者。

3)痰气凝滞证。

主证:胸脘胀闷或有隐痛,进食不畅,甚至反胃,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理气,软坚散结。

方药:旋复代赭汤(《伤寒论》)加减,旋复花、代赭石、生牡蛎、昆布、海藻、番木鳖、僵蚕、炮甲片、山慈姑、半枝莲、煅瓦楞、生半夏、石见穿、守官、白花蛇舌草。

分析:本方旋复花、代赭石、生半夏,降气化痰,生牡蛎、昆布、海藻、山慈姑、炮甲片软坚散结,半枝莲、守官、白花蛇舌草、扰癌解毒,番木鳖、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全方既降胃中呃逆又有抗癌,消肿之功。

4)胃热伤阴证。

主证:胃脘灼痛,胃脘嘈杂,纳差喜冷,口干多饮,呕吐鲜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不寐,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绛或少苔,无苔或灰黑干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养胃润燥。

方药:益胃汤(《温病条辨》)加减,西洋参10g(或太子参30g),麦冬15g,白扁豆15g,生地15g,玉竹15g藤梨根15g,姜半夏5g,麦芽12g,炙甘草10g,竹茹10g.

分析:西洋参、生地、玉竹、麦冬养胃滋阴;姜半夏、麦芽、炙甘草、竹茹和中降逆。藤梨根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使用于胃阴受损患者较为适宜。

5)脾胃虚寒证。

主证:胃脘隐痛,喜按喜温,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呕吐清水,面色恍白无华,或四肢发凉,神倦无力,浮肿便溏,舌质淡而胖,有齿痕,苔白滑润,脉沉缓或弦细而弱。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理中汤(《伤寒论》、合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0g,干姜3g,红蔻仁10g,吴茱萸6g,丁香6g,柿蒂12g,檀香6g,肉桂5g,制附片6g,法夏9g,诃子6g,石见穿30g,自英15g,半枝莲15g.

加减:痛甚者加五灵脂10g,高良姜10g,三棱10g.

分析:党参、白术、干姜、红蔻仁、吴茱萸、丁香、檀香、肉桂、制附片温中健脾,法夏、诃子化湿涩肠和石见穿、白英、半枝莲解毒以抗癌。

6)气血双亏证。

主证: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黄无华,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甚则四肢浮肿,舌淡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丹溪心法》)加减,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5g,熟地12g,白芍15g,紫河车10g,黄精15g,阿胶(烊化)10g,白花舌蛇草30g.

加减:兼黑便者加白芨12g,灶心土(布包)15g.

分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当归、熟地、白芍、紫河车、黄精、阿胶等滋阴养血、白花蛇舌草解毒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