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桂枝汤实践分享
关于桂枝汤的记忆,大体上就是方剂学里面“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这句方歌。然后就是君臣佐使这一套,用量方面基本上就是9克桂枝,一咬牙用个10克。实际上,很多搞了半辈子中医的大夫,基本上会发现没啥效果,也就弃之不用了。
中医现状可以说风雨飘摇,我不止一次好奇,感冒都治不好,还谈什么治大病,治未病。未病又是什么?不病以为功么?
去年冬天我反复感冒,持续月余后还是有自汗的情况。想起桂枝汤,于是决定尝试一下。桂枝汤的出处是《伤寒论》,在汉朝以前有个形而上的名字叫“阳旦汤”,取朝阳初升,驱散黑暗之意。药物作用不是调和营卫那么简单,它是给身体一股热能,将太阳经里面的风邪寒邪驱赶出去。辩证时候要确定邪气存留是正气不足,那么给正气以力量,邪气自然退败。
用量上我们看下原方: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由于汉代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625克,我遵循原方,为了好配,一两按15克用。然后给自己组了这样的方子:桂枝45克,芍药45克,生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个。
桂枝买不到去皮的,只能用带皮的,考虑到肉桂(桂树皮)的作用是给阳热之气鼓动起来,却又不散出皮肤,像是一道锁。我猜想去皮会增加一定的发汗能力,这一点以后会找机会实践一下。甘草用生的,不能质疑。大枣我特地买了个头小的那种,因为汉朝中原地区可没有和田大枣,囫囵吞枣肯定是吞不下太大的(笑),比较懒也没破开,就拧裂开丢进去了。
说一下用药感受吧,一天早晚分两次服的。喝下去之后很快感觉到温暖,就好像之前半个冬天是冰块,终于解冻了,出门少件衣服都可以。然后是出汗,全身都渗汗,但又不是流汗,只有额头需要擦。可能我本身体制偏向表虚,完全没必要再喝热粥帮助发汗。由于晚上开始服,实际上半服药,第二天早晨感冒症状全消,谁说中医慢的?
晚上喝了另外半服,上班路上感觉很暖和,再也没有冷风一吹,牙齿紧咬那种紧迫僵硬的感觉。果然不愧“阳旦汤”之名,身体和灵魂都升起一颗太阳,很形象。虽然好了,依然坚持喝了三天,整个冬天没有再感冒了。
见到这种效果之后,我对桂枝汤的认识总算有了一种拨云开雾的感觉。另外,能够掌控身体和把希望寄托给别人是不一样的,感谢医圣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