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虫是什么虫?

? 所谓“秋分虫”,简言之就是指秋分时节的虫。谚语有“秋分虫,大集中”的说法,说明在秋分时节,正是各类虫全都出现的时节,此时也是准备蛰伏的时节。

? “秋分虫”除了泛指“秋分”时节的各类虫,也有在民间单指那些秋分时节出现的有其自身价值的虫。这就是“秋分虫”的特指了。下面分别介绍。

一、“秋分虫”指苍耳虫

? 苍耳虫是一种药材,可以用于治病。在我国传统医学的偏方中,就有一个有名的“麻油拌秋虫”配方。其做法各种传统偏方中都有介绍,就是在秋分日收集苍耳草熬膏,并将苍耳草上的“秋分虫”浸入麻油内备用。民间就把这种苍耳草上的苍耳虫叫做“秋分虫”。

秋分虫(苍耳虫)

? 有人曾经在文章写道:村里有一种草,草茎很粗,茎内长有一种大约指甲盖那么长的肉虫。秋分那天,折断草茎,将虫子抓出来,放进菜油罐里浸着,它一直不烂。人们说那种虫子治疔灵验得很。

? 这种民间偏方在古代典籍中是有记载的。秋分虫(苍耳虫)其药始见于《本草纲目》,称其有“治疔肿、恶毒“的功效。

二、“秋分虫”指禾虫

? 这种虫主要产地在珠三角地区。那里的禾虫分为正宗禾虫、荔枝虫、禾花虫、草头虫、秋分虫几种。被称为“秋分虫”的那种禾虫盛产于秋分时节。

? 禾虫,又名地蚕。在农历三四月出水的禾虫,称“荔枝虫”。这时期的禾虫体积小,吃时带有腥味。农历八九月出水的禾虫,称“秋分虫”,又称“禾花虫”。

? 据称,禾虫是一种高蛋白食品,被誉为“筵中特有菜肴”。

三、秋分节气的气候特点

? 秋分虫的说法与秋分节气的气候特点有关。

? 每当秋高气爽时节,就标志着秋分节气的到来。和春分一样,秋分也是一一年之内天地、日月、昼夜、阴阳的又一次平分与平衡。

? 所谓“秋分”,古人称之为“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意思就是到了秋分时节,白天和夜晚是平分的,同时也是秋季的平分。

? 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赤道上,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这一点和春分一样。从秋分开始,气温开始逐日下降,渐渐步入深秋季节。

? 秋分三候表达了秋分的气候特点,那就是:

? 一候雷始收声。雷电终于至此结束,只有等到明年惊蛰之后,才能再次听到雷声了。

? 二候蛰虫坯户。宋代王安石诗中写道:“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指细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分吹来,树叶飘落树枝空了;天气逐渐变冷,冬眠的小虫开始藏入洞穴,用细土把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这句诗写出了秋分的气候特点。

? 三候水始涸。秋分后降雨明显减少,天气更加干燥,水汽蒸发变快,所以,江河湖泊的水位变低,浅水及沼泽地还有可能干涸。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降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那句诗“巴山夜雨涨秋池”就是写的秋雨连绵。

? “秋分虫”的解答大体如上。总结一下:秋虫泛指秋分时节的虫,同时在不同的地区特指具体的虫。第一二点是介绍了常见的两种特指,一是指苍耳虫,一是指禾虫。第三点是说明为什么“秋分”会产秋虫,答案就是与气候特点有关,那就是此时正是百虫大集中并准备蛰居之时。